千字文第7集
2023/4/3 来源:不详《千字文》(第七集)
张清泉教授主讲
台南极乐寺
/9/20
老师:我们还是从《千字文》第一句开始,念到第一章结束。六十一页,来,一起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维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好,昨天上到“信使可覆,器欲难量”,接下来,我们就从“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开始。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墨”就是战国时代一位思想家,叫做墨翟,我们称他为墨子。诸子百家,墨子也是其中一位。墨子曾经为了这个“丝”,丝就是养蚕取丝,丝本来是白色的,白色的然后在染坊里面染了各种颜色,墨子看了这个就很悲伤。
先从文句,简单的把文字消文一下。“诗赞羔羊”,这个“诗”就是《诗经》;“赞”就是称许;“羔羊”,《诗经》的〈羔羊篇〉,赞美刚出生的小羊,它的毛色很洁白,小白羊,很纯正、很洁白。用这个羔羊很纯洁、很洁白的毛色,来赞美君子的德行,用它来比喻。比喻什么?君子很节俭、很正直,他的德行就像羔羊的毛色一样的纯洁。这个羔就是小羊,羊刚生出来小小的,就叫小羔羊。
那墨子为什么要为这个白丝染色感到悲伤?这是他有另外一层深的含义,我们看它的原文。在《墨子》,《墨子》这本书里头,有一篇叫〈所染篇〉,里面的文字这么记载着:“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古代这个染坊就是像现在的工作坊,现在民间有一些经营手工布染,染布。有一种草蓝色的,一染染成蓝色的。蓝这个字,草字头那个蓝,它本来就是一种草,青出于蓝,这个蓝是一种草。那墨子来到染坊,他感叹,哎呀,这个丝本来很洁白,今天你给它染成苍色的,苍就是苍天,苍天就有一点苍翠、苍绿,你染绿色它就变绿,你染黄色它就变黄色。这只是举其中两种,我们不是还有另外一个成语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吗?染苍则苍,染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你给它加什么染料,放到那个水里面去,你把布,白布放到什么样的染料里面去,它的色就变成那个颜色了。五入而已则五色矣,你放了五种染缸,白的放到青的、黄的、赤的、白的、黑的,就变成五种颜色了。一般人看这很正常,做衣服需要各种颜色的料,可是看在墨子眼里面,他有另外一番不同的联想,他马上直接联想到什么?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所以你到底要给它染什么颜色,习气常常用这个香炉,或者是说民间泡乌龙茶,养茶壶。那个茶壶泡了一、二十年,他们叫做养壶。泡了那么久,年代那么久的茶壶,就算不放茶叶,你用热开水一冲,那个水倒出来就已经有香气了,这叫做习气。
习气有好有不好。好的习气,好的就像昨天讲的善的,你向善的学就叫精进。很多事情就是要重复不停的这样一直做做做做。同样的行为你要重复很多很多次,才会变成习惯,好的坏的都一样,这个就医学上面讲,叫做神经连结。我们现在写毛笔字也一样,写毛笔字,你临摹一个王羲之的字体,临摹欧阳询、临摹柳公权、临摹颜真卿,你学久了,你同样一个字写了好几遍。像你们那个一,一笔,横画直画,原来设定是一千画,对不对?后来我都给你打对折。当然你自己自我要求,你要多画个几百画都可以。你以后可以把它当作是一个暖身运动,你静下心来,准备要开始写字之前,就先画几笔。先见黑又见白,见有也见空,这边你自己去体会。怎么样见色又见空,见黑又见白?然后怎么样这个眼睛看著白的,其他的交给手?这个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做很多事情,你自我去调适,去处理很多事情的一些要领。
然后一笔一笔画,这样画画画画画,这也是重复同样的行为动作,一直重复,对不对?我们不只重复二十一次,成千上百,这样一直重复,从医学角度观点,这个叫神经连结。神经连结它就把你这个变成一个习惯,到最后你写出来的,自然符合我们要的这些目标。然后一笔一笔画,画完以后现在要写字,写字你就要按照这个方法去写,熟练了以后,也是一样,你写出来的字,我们说那个字如你心中的图画、图像。那用医学的角度讲,那是在脑神经,神经连结里面已经形成这样的一个图像了。这个如果你进一步了解唯识学里面有一种叫无表色。无表色,无表色它是一种介于物质跟非物质,就是心法跟色法之间,也是色法,也是心法,所以它叫做无表色,名称上是色法,可是它又很接近心法。用现在的医学理解,这是一个方便的说法,就像那神经连结。你练这个书法得到一个书体,譬如说你现在是篆书,篆书的书体,隶书的书体,欧阳询的欧体、颜真卿的颜体、王羲之的王体等等等,这些什么体什么体什么体,你现在是临摹,是临摹他的体,到最后形成你自己的字体。像弘一大师,弘一大师的字后来就形成自己的一个风格,书法界就称它为弘一体。这个体你用唯识的概念来了解看看,这个体就是类似刚才所讲的那种无表色,或者我们医学上面叫神经连结。所以透过书法写字,写到最后,变成你自己的风格。像我们雪庐老人的墨宝各位有见过,有一个独特的风格。这是书法的书体、字体。
还有一种东西,各位应该也可以理解,叫做戒体。受戒不是要观戒体?那观想只是当下,重要的是你受了戒以后守戒,奉行戒律,不杀盗淫妄酒,不贪嗔痴,你这样子身口意三业,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起心动念,都能够中规中矩,都能够符合戒律,然后你的言行举止,日常生活一举一动,都是重复的这样子在遵守戒律,就好像你的书法一直临摹一种字体,久而久之就形成那个书体,戒体就是这样产生的。
所以写字很好,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修行功夫,除了藉这个来看看你自己的心有没有心平气和,然后再慢慢的你就可以体会,我们个性上的很多弱点都显示在那里面了,同时就是磨我们的习气,磨我们的习气从这个写字下手,那你还可以延伸到很多的其他地方去。
所以这两句里头讲到墨子,“墨悲丝染”,他感到悲伤的是,人的习气被不好的那个部分牵走了,学坏了、染污了,这是就染污这个方面来说;就学好方面来讲也是要靠熏习,是正面的熏习。所以最后的结论叫做:“故染不可不慎也”,不可以不谨慎。
所以古人有一句话说,“教儿婴孩”,教导儿童要趁他婴儿、婴孩的阶段。婴儿阶段可塑性高,你给他染苍则苍、染黄则黄,你给他喂什么东西吃,喂他什么东西吃,他就照着你给他的营养,他就这样子长大。“教儿婴孩,教妇初来”,那是古时候,媳妇娶进来,刚来,一进门就要给她,不要说下马威,叫树立典范;你第一次没有教,第二次、第三次要教就不好了。所以慎始,谨慎,一开始就要谨慎,慎始。
“诗赞羔羊”,所以刚才那个是负面,现在是正面。墨子为那个白丝受到污染感到悲伤,那是指污染的方面;现在《诗经》从正面上面来赞许,赞许什么?君子的德行要像羔羊的皮,“素丝五紽”。“羔羊”刚刚说过了,是小羊。这个“紽”念作ㄊㄨㄛˊ,紽,这是一个数量词,五捆丝叫做一紽,五丝为一紽。那五紽就二十五,五五二十五。透过这个赞咏羔羊毛色洁白如一,来比喻、来赞颂君子的节俭正直、德如羔羊。《诗经.羔羊篇》这两句,“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所以诗经里头有赋比兴、风雅颂,对不对?读过吗?叫做诗经的六义,意义的义,正义的义。赋比兴是做法,作诗的方法,赋就是直接,直接叙述叫做赋;比就是用比喻;兴跟比有一点同,又有一点不同。兴,譬如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看到关关,“关关”是那个鸟叫声,雎鸠在那边乖乖乖,那个关台语就念作ㄍㄨㄞ,所以“关关”就是形容鸟叫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在河水里面沙洲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它不一定是用雎鸠来比喻这个淑女,而是看到这个雎鸠、听到这个声音,突然想起有这个贤淑的女子,德行容貌均佳、才貌双全。所以赋比兴,这个羔羊就是一个比喻,在《诗经》里面它就是用成比,比体,羔羊比喻君子的德行。
刚才我们念过的这是第一章,“总论三才”,从“天地玄黄”,一直到我们最后讲的“诗赞羔羊”。“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就是这一章、这一个段落的总结,就用这两个典故来说明。说明什么?在天地人三才,在《千字文》整个内容的主旨就是要,因为我们最后一个结尾那个段落就是劝学,学习很重要。《论语》第一章〈学而〉,“学而时习之”,我们后面有机会再好好来讲“学”这个字。所以讲完了第一章,接下来就是进入第二个段落。
第二个段落,我们的标题定为“纲常五伦”当中的君臣、父子这两伦,从“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到“去而益咏”,押的是去声第二十四个敬韵,押的是敬韵。
那就整个科判表,我们现在是进行到这里。各位要了解这个段落脉络,才不会像走迷宫一样,随时要顺着这个路走回来,走回到我们的科判里头来。各位读经典,也是有科判跟经文的那叫科会,科判底下抄录经文,这样一段一段的去对,对照了以后,你才能够抓住它的来龙去脉,才能够了解整个文理脉络,不至于说跌入五里雾中,进入迷宫走不出来。
我们现在做学问,也要慢慢试着把自己所吸收的这些知识,这些知识要把它内化。内化就是变成你自己的东西,要消化吸收。变成你自己的东西以后,在你的脑海里面也要有类似这样的一个架构。就是说古代的这些思想家,孔子的思想、孟子的思想,老子、庄子、墨子等等这些诸子百家,这些圣贤他们的思想都有一个系统。系统,所谓系统就是有条理。那我们也要建立自己的头脑里面思想的一个系统,就是条理。当然,我们还成不了气候,我们的格局还没办法大到变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但是只要是你自己有自己的思想系统,这是最重要的,不管它大或小。
像这种叫做树枝状的结构,不管大或小,总纲下面底下有三个,第二个层次的,甲一、甲二、甲三,古时候用子丑寅卯辰,这样第一层几个、第二层几个。你总是随便一个小系统,底下一个小脉络,你慢慢的一片一片的给它结合起来,由小到大。念佛也是一样,不是要打成一片吗?一片一片,两片、三片变成一大片,变成中片、大片,最后浑然一体。我们扫垃圾也是这样子,先扫成一小堆、一小堆、一小堆,最后再集中成一中堆,中堆变成一大堆,最后一把火烧掉,那是去除烦恼。做学问也是一样,总而言之都需要条理。思想、思考有条理,做事情有条理,说话有条理,处处都有条理,这样就不会杂乱了,就不会杂乱无章,就不会语无伦次。语无伦次,那个伦次也都是条理,文字学,从仑者皆有仑义,对不对?车轮,还有什么仑?伦常,人伦。就是车轮的轮右边那个字根,加上车就是车轮的轮。车轮要有条理,你车轮的轮胎如果不圆,走起来就颠颠簸簸。加个人就是人伦。加个糸部呢?那个字念ㄍㄨㄢ,也有念ㄌㄨㄣˊ,羽扇纶巾,就是衣服的这个条理,衣服这个丝,丝纶。还有什么部首的仑?言语的,言部,《论语》的论。《论语》就是有条理的、有次第的,它是一章一章的,《论语》。理论也是一样,念ㄌㄨㄣˋ,论说文更要有条理。还有没有?水部,水部就是你滴了一滴水,涟漪,一沦一沦,一圈一圈一圈。还有吗?还有什么仑?差不多了。所以你看这个字,它是以什么为主体,然后加上别的部首,它都有那样的一个条理,都有一个代表的意义。
那现在我们就进入《千字文》第二章,第二段的一个开头,这两句,来,我们念三遍,“景行维贤”。
学生:“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老师:好,“景行”,景行,景就是崇高,让人佩服尊敬的很崇高的德行,这个叫景行。这个景行是从《诗经》里头出来的,〈小雅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就是说,我们走到高山,高大的山底下、山脚下,你只能够抬头仰望那个山,望着那个山,这叫做高山仰止。那景行呢?行止,对贤人的品德,令人看齐、令人效法,仿效。这里就不能讲效尤了,对不对?上次有说过了,正面的、好的就不能叫做效尤,学坏了才叫做效尤。仿效。所以他用这个高山令人仰望来衬托,你当作比喻也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德行崇高的人就像那一座山一样,让人这样望之俨然,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这叫做景行维贤。景行,高尚的德行,从贤人那个地方看得到。
有才能、有道德的人,他身上崇高的品行令我们景仰、令我们来学习,这是见贤思齐的意思。
再来,“克念作圣”,“克念”,这个克就是克制,克制心中的妄念、杂念,克念。我们要做到无念那是很困难的,无念不容易,所以只能去克制这个妄念的生起。可是一般人没有学佛,他怎么样去克制妄念?要克制妄念,学佛或学儒都可以,都可以克制妄念。学儒就是希圣希贤,克念可以作圣,成为圣人。这个圣,就是智慧、品德、才能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叫做圣。“克念作圣”这一句也是有根据的,它是从《书经》,《尚书》里头讲:“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圣人,这个圣人,当然儒家经典里面,这个圣人有时候它的含义是有不同层次的。刚才不是讲这个,智慧、品德、才能已经达到最高境界了,怎么还可能会变成狂人?在这个地方,它的含义还不是指最究竟那个地方;也就是说在某一个程度,他已经达到神思通明了,可是如果你不继续的念善,还是有可能变成狂人。反过来,狂人只要能够念一善,就有机会变成圣人。
这个“惟”,它是语助词,就是发语词,没有特别意义。这个“圣”在这里讲是通明。一个通明的人,思,思想念头能够开通、能够明彻,这样的人。那他说“罔念”,这个罔,有些网路上它会打错字,变成冤枉的枉,木字头一个王那个枉,原文是这个罔。这个罔它有很多含义,其中一个叫做陷害。所谓的罔念就是说,你念头不去思考一些善的事情、好的事情,不让你的念头往善念那个部分靠拢,你往那个恶念去靠拢,你就是在陷害你的念头、陷害你的心,所以叫做罔念,你就会流于昏愚。“狂”,狂就是昏愚,就是一个昏愚的人才会狂妄。你如果不昏愚、不愚痴,有智慧的人,他怎么会狂妄?所以刚刚讲克念,就是克制你的邪念,制伏妄念。
《论语》上不是说“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梦周公。梦周公本来是很好的、正面的词意,现在被误解了、被误用了,梦周公就是变成打瞌睡了。孔子为什么要梦周公?日有所思,才夜有所梦,思思念念,念念不舍、念念不忘的就是周公的德行。周公也是圣人,文、武,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这是中国的、中华的道统。那孔子除了念周公以外,他另外还念一件事情,念什么?念天。上次有讲,“君子有三畏”,要“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畏天就是与天合德。所以孔子在《论语》里面常常讲老天爷,老天爷,老天爷了解我,我如果做错什么事情,老天爷来惩罚我,“天厌之,天厌之”。“天之未丧斯文”,老天爷,不是老天爷有意让这个文化没落衰微,老天爷不会有这个意思,所以不用担心。所以孔子一生就是法天,学习天,就是与天合德。
什么叫与天合德?这个天,用现代学者的一个概念来分析,天有三种含义。一个叫做人格天,人格,人格天,那是劳思光先生讲的,人格天。我们就把人格再用一个字来置换一下,叫神格,神格天。所以所谓的人格天,这个天就是上帝那个意思,西洋叫做上帝,mygod那个上帝。中国人叫做天公,台湾话叫天公伯,就是老天爷,就是玉皇大帝,就是民间在拜的那个天公,玉皇大帝。这个意思就是人格的意思,因为他们是神,我们就称他为神格天。第二个意思叫自然天,自然天就是科学所讲的宇宙这个天,天体、星球这个天,就是天空,天空的天,叫自然天。第三个意义,什么天?叫道德,道德也叫形上天,形而上,形而上的意义,形上天。因为这个人格天也好、自然天也好,都是属于比较具体有形的,那个形上天的天,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天理、天良那个天。天理、天良,丧尽天良,没有天理,我们常常这样感叹。那么这个天理,天理的内涵又是什么?刚刚讲它是形上天或者叫做道德天,天理的内涵,换句话来讲,就是所谓的上帝,就是老天爷,他的道德标准,老天爷的道德标准就叫做天理。
我们常常讲,昨天有讲到了,我们如果守五戒,来生可以保人身,可是你进一步修十善,就可以生天。可见天,天的条件、天的福报是在人之上,对不对?所以要生天,他的道德标准是不是要更崇高一点?所以孔子就是以上天、老天爷的道德标准来自我要求,叫做与天合德。
跟老天爷的道德标准合而为一,与天合德。所以《论语》里头你看到跟天有关的,就是天命,或者是孔子在呼请老天爷。所以所谓的圣人就是与天合德。希圣希贤。圣人,圣人再下一层,再降一点点,贤人,现在讲是儒家;贤人再底下就是君子;君子再底下,还有没有?君子底下是什么?士,士大夫那个士;士底下就是一般人。《荀子》里头有一个概念、有一个名词叫做“五仪”,仪就是威仪的仪。他的“五仪”,最底下叫做庸人,平庸的人,最底下是庸人;然后再来就是读书人,就是士。古代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受教育,受教育是贵族的专利。所以我们以前读书都会读到,孔子是第一个开启平民教育的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把教育推广到、普及到一般百姓。
孔子、孟子、荀子,这里头有儒家的一些讲到天命、天爵的问题,我们在适当的机会再跟各位补充。刚刚讲到这个圣人的问题,我们就附带的再稍微触及到了,稍微提,补充一点点。所以《荀子》里面讲到“五仪”,五种,用现在的话讲叫五种人格的典型、五种人格的类型;讲类型就比较一般性,讲典型,因为圣贤就是用典型、典范。当然最底下那个庸人,就是因为他还没有机会受教育。再上去就是士,读书人。读书人用现在话讲叫知识分子,有机会接受这些圣贤教育,他才懂得希圣希贤的道理。所以知识分子、士受了教育以后,像《论语》里面,就鼓励大家做君子,进一步就学做君子。《论语》里头讲最多的是圣还是贤、还是君子?是君子。为什么?为什么要希圣希贤,可是讲最多的却是君子?跟昨天讲的,什么最容易切入、最容易下手,就是从那里开始,修身为本,从君子做起,不可能一步登天。我们要成佛,成佛也是慢慢来的,把人先做好。所以成为君子以后,再往上是贤人,最后是圣人。这是儒家的人格修行的,套一句佛家,佛家学菩萨道不是要五十二阶吗?这个你们应该有接触过吧?五十二阶里头也有贤人、有圣人,有这样分,对不对?三贤十圣。一步一步,阶位,人格,人格修行的一个阶位。儒家他也是可以克念,克念就是刚才讲的,孔子是梦周公,就是以周公的德行来自我期许,还有与天合德,自我期许,以老天爷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最后就是希圣希贤,这样自然他就可以克念了。好,那我们就了解了这个“克念作圣”。其实它还有另外一句,叫“罔念作狂”。
好,接下来,“德建名立”,来,一起念三遍。
学生:“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德”就是德行、品行,“建”就是建立。养成好的德行,建立端正的品行,名声自然就这样子也跟着树立了。有德自有名,有了品行,因为有这样子一个道德涵养,我们常常讲说用以德服人、以德感人,自自然然这个善名、美名就能够传扬出去。而不是用现在,现在因为很多都是靠媒体打知名度,知名度是靠媒体打出来的。政治人物为了求曝光率,拼命这样子打知名度,就变成名实未必相符。所以建立了良好的品德,自然就会有好的名声。就好像什么?形端表正,形体端庄,仪表端正,就是外在、内外,内外一如。“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再来,“空谷传声”。空旷,“空”是空旷,“谷”就是山谷。空旷的山谷里面,你在山谷当中大声的呼,呼叫,就会听到那声音传得很远,还有回声传过来。
“虚堂习听”,这个“虚”也是空的意思。所以我们看到一些字,如果它常常联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词,虚空,那你就知道这个就是同义复词,意思相同,但它重复起来,连接起来。因为我们念这个词、读这个词,读这个语词,念一个字,虚,跟虚空,感觉上它的语气就比较缓和,比较足够、比较丰富,所以常常会用同义,意思相同的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叫同义复词。其他有什么偏义复词,虽然两个意思摆在一起,可是比较偏重其中的某一个意思。我们讲生死生死,比较强调的是哪一个字?死,这个叫偏义词。“习听”这个“习”,习我们一般的讲,你就好好练习吧,好好练习意思就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去做这个事情,叫做习。学而时习之,那个习有包括付诸行动、知行合一,又包括理论的要付诸实务,这几个含义。所以习听,在这里不是习惯的意思,取它一次又一次的意思。表示什么?你声音会有回音。空的屋子里面如果没有隔音板,没有吸音板的话,你进到一个空房子里面,有没有听到回音,嗡嗡嗡的那个回音?指的就是这样,那个回音。“习听”指的就是说可以听到回音,听到很清晰回音。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这什么意思?因为前面讲“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底下又说“祸因恶积,福缘善庆”,意思就是说,我们在修身养性的时候,除了自己在那边做以外,常常要自我反省。自我反省就是要藉着一些镜子也好,藉着这些回声也好,藉着这一些声音的清晰度,了解你自己的问题,了解自己到底做到什么程度,好或不好,有什么缺点可以改进。
接下来,“祸因恶积”,来,念三遍。
学生:“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老师:“祸”、“福”,这个大家都应该不陌生。“祸”就是一般的灾难。祸从何来?是因为积了很多的恶,一些罪过、不良的行为累积,累积下来。那福报呢?“福”就是这些幸福、吉祥,这些福报。这个“缘”,缘在这里也是当作因为的意思,由于、缘由。一个是因、一个是缘,因为怎样、由于怎样。祸是因为积了很多的恶,福报是因,也是由于“善庆”,行善,做了很多的好事,累积了很多的福德,“庆”就是福泽。
这些讲的都是理,一个理论,实际上要举的事例就太多了。我们自古以来就非常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有的人有时候会有一点迷惑,为什么好人这一生都没有得到什么好报,反而是短命,作恶多端的活得很长命?于是就对这个因果起了动摇,信心动摇了。他这就是没有彻底明白因果通三世,前生、这一生、来生,你这一生做的这个善事,它的果报说不定要到来生才能够起现行。因缘果这个因,种子它有长有短,不一样,那缘有强有弱,结果有快有慢。你们如果种过那些蔬菜的种子,撒种子下去它会发芽,像那小白菜最快了,所以要复耕,如果台风来要复耕,撒一些小白菜,大概二、三个星期就会收成了。我以前也种过,种过菜。最难种的就是什么?菠菜。菠菜那个种子,假设说我现在撒下去是一百颗好了,发芽的大概只有六、七十,百分之六、七十而已,而且要等很久,等好几个星期才发芽,发芽出来以后慢慢慢慢长,那长的速度又很慢。所以从因,因本身就有快有慢、有长有短,要发芽时间就不一样了,再来你提供给它缘,肥料、阳光、空气、水分又不一样,所以它结果未必就在这一生看得到。反倒是过去生的一些恶因、恶缘在这一生成熟了,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变成善因得到恶果,这叫断章取义。所以祸福都有它的因果。
接下来,“尺璧非宝,寸阴是竞”。一尺长的那个璧玉,尺璧,直径。璧,古代这个璧,我们先看一下那个图片,是圆的。我们读以前的历史,叫和氏璧,姓和的和,和氏璧。以前没有看过图片,不晓得璧长的怎么样,讲璧玉璧玉,都以为是环,环那个叫做玉环,佩戴在身上那个玉珮,那个形状都不一样。那这种璧,它就是长的这样的一个形状,它是圆圆的一片,中间有个孔。那么这个璧,直径一尺,一尺大概三十公分,这样很大一块了,像我们田径在丢的那个铁饼,比那个还要大一块。这样的璧在古董市场是很值钱的,偏偏这里面说,那个不算什么宝贝,“寸阴是竞”,一寸的光阴,一寸的光阴才是我们要值得把握、值得珍惜、值得争取的。光阴有办法用量的吗?其实光阴就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日晷,各位看过吗?太阳底下它有一个像三角板一样,然后有一个圆规在那边画,太阳照射下来,那个影子投射在哪里,就像现在的时钟指在哪里。日晷它都有那个阴影,太阳光的阴影移动了一寸,用这样子来代表时间单位,叫做寸阴。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寸的光阴,太阳移动一寸,多少?这样子换算时间,需要半个小时吗?不用吧?尤其黄昏的时候移动得更快,你都几乎可以看到太阳嗵的一声掉到海里面去了,那个速度非常快。太阳就像那块璧,慢慢慢慢,眼睛都会看着它,在短短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掉下去了,所以一寸的光阴其实很短暂。
就算那么短暂的时间,也是我们要珍惜的。
所以光阴,有些时候,光阴过得特别快,欢乐时光总是特别容易过去。问题是你是什么事情,你的心是寄托在什么样的事情使得你快乐。常常有人批评说,宗教不过是心灵的寄托罢了,听过这样的话吧?我倒要问一句话,请问哪一个人的心灵是没有寄托的?你的心灵如果没有寄托,你的心到哪里去了?出窍了?都是有寄托,问题是你寄托在哪里,有的人寄托在吃喝嫖赌,他很快乐、很满足;有的人的寄托是在琴棋书画,还稍微雅一点。那你的心如果寄托在哪里,就是看你未来的目标是什么。四念住,什么叫四念住?住就是安住,让你的念头安住在这个地方。四念住是哪四条?观受是苦、观法无我、观身不净、观心无常,这是小乘修行最基本的四观。这四个观,就是让你的念头安住在这四个目标。我们昨天讲的心行处灭,心安住在这里,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就是寄托,住就是寄托。念佛就是念头安住在佛号上面,安住在庄严的佛像,安住在极乐世界,安住在十六观,《观经》十六观,安住在这些境界上,殊途同归,所有的目标就是将来往生极乐世界,一心求往生,这就是我们心的寄托。所以谁的心没有寄托,看你寄托的对象好或不好而已。
所以我们讲,刚刚有讲到儒家,儒家也可以克念,克念有时候你光在那边克克克克,光在那边伏伏伏,会很痛苦。譬如说写书法好了,有一位书法家,还算有些成就,于是有一次去演讲,人家就介绍他,我们这位书法家他一天苦练八小时,他每天都苦练,他说他在这个学习阶段的时候,以前每天苦练八小时,写书法。好,介绍完了,那位演讲人上台了,我要修正刚刚主持人讲的话,我不是苦练,我是快乐的练。你真的苦练八小时,有几个撑得过来?你没有得到快乐,你撑不了八小时;不要说八小时,一小时;不要说一小时,半小时、十分钟你都撑不下去。叫你如坐针毡,你能坐多久?所以一定要得到它的乐,你才有办法持续下去。那儒家他们如何得到快乐?除了说与天合德,每天梦周公以外,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宋儒讲的“孔颜乐处”,孔子、颜回他们所乐的东西、所乐的心境,叫做孔颜乐处。
孔子说:富贵于我如浮云,“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曲肱枕之,我们佛家修行不是要立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孔子也是一样,曲肱而枕之,连枕头都没有,肱就是手臂,乐在其中矣。你也去卧看看,你乐吗?不行,我还是转个身,这样不行、那样不行,这样,很舒服。闽南话,在座有些听不懂,说一个人懒惰叫什么?懒惰。不是,懒尸,听过吗?有够懒尸。懒尸用汉字写就是懒惰的尸体,尸体当然就摊在那里了,就是这样躺着,懒尸,形容得很传神。所以他能够曲肱而枕之得到快乐。那颜回呢?“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你只看到一箪食、一瓢饮,你只看到外表而已。你看到外表,一箪食、一瓢饮,这个就是很痛苦。你看到人家在那边写字写八小时,你也只看到那个外表,你说在苦修、苦练。其实我们讲苦修、苦练都是旁人讲的,你看历代禅宗祖师大德,扫厕所、挑水,都是开悟的人在那里才做得下去,开悟的人就不会觉得苦了。
那到底孔颜乐处,真的是这样子就很快乐,真的是这样子喝水就很快乐吗?你没有看到内心深处真正的乐是什么。乐从哪里来?学而时习之,不亦什么乎?哪个悦?喜悦的悦,他写的是说话的说,说话的说读作悦,悦就是喜悦那个悦。喜悦的悦,佛家称为法喜。法喜从哪里来?喜从何来、悦从何来?问各位你有没有法喜,有没有过一点点法喜的体验?如果没有的话,你怎么今天还会坐在这里?早就回家了,爸爸、妈妈我很痛苦,我要回家。你一定要得到一点点喜悦,你才会撑得下去。小朋友,我看你都很快乐,不过来日方长,还有很多要挑战的,一定要有那个喜悦。
好,再往深一层,喜悦从哪里来?法喜、喜悦,包括儒家的悦,从哪里来?是,学习。学习,很多人都在学习,有的人学了一辈子,一点法喜都没有。学习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模仿的阶段,或者叫幼稚阶段,我们一切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婴儿出生先学什么?当然这个都慢慢来,学站立,七坐八爬九长牙,七个月坐,八个月爬,九个月长牙齿。当然这只是一般的印象的统计,统计数字,现在长牙齿,有的一出生就长牙齿了。他要慢慢学。学教育的应该有读过狼人的故事,大意就是说,有一个村落,有一天狼群出没,然后叼走了一个婴儿,它叼回去后并没有把他当食物吃掉,竟然在狼群里面把他照顾长大。这个婴儿因为在狼群里面生活,从小看到的、听到的,看到的就是狼四只脚爬,四只脚走路,他就跟着爬爬爬,他都不知道自己可以站立,然后学说话就学狼嚎,就在狼群里面这样的过了十几年的日子。有一天就被猎人发现了,把他带到人类社会里面来,适应不了,后来也没有活多久。这个是读教育概论、读心理学、读心理发展都会举的一个例子。所以这一点就在说明,人类也好,一切的动物都是从模仿开始,开始他的学习。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叫做模仿阶段,或叫幼稚阶段。
第二个阶段叫做成熟的阶段。成熟的阶段,不是模仿,是觉悟。所以《说文》里面,学,觉也。你回去查,查《说文》。我看到《说文》这么解释学,我心里面触动了一下,不是只有佛家讲觉悟,儒家也讲觉。你看学跟觉,那个日文,日文的学怎么念?がく,就跟那个觉的台语一样,觉悟,觉。学就是觉,因为它的部首上面是一样,底下不一样而已。所以你如果没有到觉悟的阶段,你永远停留在模仿。刚刚说学了一辈子,学习学一辈子都没有得到喜悦,就是因为他始终在模仿。什么叫模仿?人云亦云。我们作论文,就是人云亦云,甲怎么说,乙怎么说,丙怎么说,最后你自己有没有说?没有说。这样不叫写论文,甲乙丙这个叫引证,引证完自己要去判别,甲说如何,乙说如何,丙说如何,最后我主张如何,跟辩论一样,我方主张如何,你要有自己得到的结论。你如果这个创见,这个是你的创见,你就很快乐,对不对?你们读过硕士班研究所的人就知道,你要有自己的创见,这个就叫成就感。所以喜悦就是一般称的成就感,那个只是很粗浅的、方便的一个比喻,真正的最大的喜悦就是领悟。领悟了,所以觉。从模仿到成熟,从幼稚到成熟,从模仿到觉悟。所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这个学如果没有学到成熟,没有学到觉悟,没有悦的,没有喜悦。所以后面才有领悟以后,当然这个是浓缩,整个你一生的求学过程,点点滴滴的领悟,领悟到最后,刚刚说的,成为一个思想有系统的人,这个时候,前面不是讲,自然你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立德、立功、立言,自自然然你的声名就远播,孔子就是这样子的。所以四方的人就来跟你求学,不一定拜你为师,有时候来跟你切磋琢磨,所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的学问、你的道德就成就了,成熟就成就了。
接下来状况一,状况一,你学问道德成就了以后,后续发展状况一,人家了解你,人家重用你、赏识你,就会状况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就是志同道合的人;状况二,不为人知、不受赏识,人不知就而不愠,不用生气、不用难过,不亦君子乎。所以《论语》第一章,它的脉络是这样子来的。你先学而时习之,学到有所领悟、领会,有所得、有成就。成就在佛法里头,这个成就是有特殊定义的,当生成就,那个成就就是你有往生,最后能够成佛,究竟成佛才叫做成就,当然还有阶段性的成就。所以先成就了,德行学问成就了以后,状况一,有人知道、有人赏识,志同道合的人就过来,有朋就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状况二,人不知,也不生气,不亦君子乎。
好,回到我们刚刚讲的,“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时间到了,我们就先到这边,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