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活雷锋寒风动人
2023/12/17 来源:不详白癜风医院诚信承诺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80504/6213655.html
编者语
壬寅年元旦,小编害怕堵在旅游区而闲宅于家,刷屏时,偶见此好文。细读后,发现作者不仅懂画论,而且传统文学功力异常深厚,精句信手拈来,行文纵横捭阖而精彩绝伦。
作品开篇“未曾见过李文信同志的面,看了《枯藤老树夕阳斜》便知他是位具有文学修养的画家”之句说明作者并不认识李老,只是觉得其作品好,才有感而发,解读分享。没拿任何稿酬,也没留下真名,可谓文艺界的“活雷锋”。
但遗憾的是问遍能触及的人际关系,皆不知“寒风动人”是何方大神?
小编发此文一则对作者表示诚挚感谢,再则看是否有人提供线索。
正文
李文信《枯藤老屋夕阳斜》
于凋零中寻美趣
——赞李文信《枯藤老屋夕阳斜》
未曾见过李文信同志的面,看了《枯藤老树夕阳斜》便知他是位具有文学修养的画家。赏读此画,叫人油然忆起元代马致远的散曲小令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句。我揣测,这画意境、旨趣连同画题,似受此千古名句启发而来。此其一。其二是画家谙识凋零之美的审美价值,这里不妨引美学家费特一句话作为旁证:“这片落叶,虽已枯萎飘零,但却在诗歌里发着永恒的金光。”(转引自苏联康巴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艺术审美学辞典里确有残缺美的条目。
断臂的维娜斯比完整的美,枯枝败叶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光彩,印章刻断笔道,敲破边框有金石味,苏东坡爱黄叶,齐白石爱残荷,《红楼梦》和《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结局,以至最近放映的电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给人们留下苦涩的回味,……都可归纳为残缺美的范畴。若无古典文学修养,或对艺术审美学无知,在“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清袁守定《占毕丛谈》)的创作面前,定然眼前一片空白,根本不可能象这幅画这样在秋树、枯藤、老树和斜阳里见到诗情画意,在苍凉沉郁的景色中升华浓酽的美学趣味。
画上绿叶已凋零,主体是萧竦支离的树木,参差垂拂,交错牵连,枝上披挂着枯藤,藤萝上纠搭着浓密的朱赭红叶。这些树木章法绵密,理路分明,富有韵律和节奏,宛如一曲有形的音乐,它那双勾与没骨,浓墨与淡彩,粗壮与纤细,高耸与欹斜,密集与稀疏,长线与碎点,墨色与朱红,明晰与虚幻,显露与掩藏,大空与小隙等等,许多不同的造型因素错综交织,不是很象不同音色、不同声部的各种乐器合成的一支秋之交响曲吗?在几分萧瑟的秋声里,忽见累累赭叶贯穿其间,恰似这秋之曲中的欢快热烈的主旋律。特别是那屋檐下的几串鲜红的辣椒,不仅点出了蜀人嗜辣的生活习惯,而且该是画幅中的触目点,是诗中的警策句,是乐曲中的华采段了。——艺术效果既丰富,又紧凑,既活泼,又有秩序。风格细致具体是这画明显的艺术特点。主要部分用双勾白描作为骨架,中锋行笔,线虽细但稳重凝滞。形象刻划得细致入微,无论树木或瓦楞、门窗、木栅、农具,乃至碛石,土坡到点景小人,皆充分深入,一笔不苟,富有真实感和生活气息。总之映入眼帘的一切,都显得清晰而真切。
以没骨墨色映衬双勾白描,是这画的另一大特色。这一着,不但把复杂的景物统一起来,而且前后层次分明。
此画用色极为经济,几乎只用朱红一种,而且集中于藤叶之上,“要想好,便要少”的原则,运用在这里极为巧妙。其他地方不着色,仅星星点点散落在各处一些朱红作为统一全篇的基调,观之深富美感,思之极具法道。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黑白对比美,树身姿形美,用色单纯美,线条错综美和综合对比美,当然,还有不可忽视的流贯其间的郁勃的生命力之美。(作者:寒风动人)
信息联系人:
李文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