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何以至此这两年你可能会买到史上最差的
2022/10/22 来源:不详买房吗?价值两三百万,漏水漏得像是水
“这两年买到的新房,质量可能是最差的。”
曾经多少人觉得这句话有点危言耸听。但是今年的种种的事件简直就是在证明“它是真的”!
今年的晚会上,央视曾曝光了万科广州尚城项目、远洋招商蛇口杭州春秋华庭小区三个项目的精装修质量问题。然而这些不过是冰山一角。
最近,青岛绿地国科健康科技小镇三栋楼因质量问题,将拆除重建。11月29日,绿地地产召集购房者开会,承认85地块在建的19栋楼存在混凝土整体质量、构件强度降低,将局部整改,甚至拆除9号楼、13号楼和17号楼重建。
其实,类似于这样的负面,对于绿地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
负面缠身的绿地
年绿地一直不缺少曝光。除了高管桃色事件,引起的舆论热议。还有全国各地绿地的项目的惨烈现状。
最惹人注目的就是绿地的高楼计划接连碰壁。
武汉的绿地中心。绿地规划时想得很美好,要把武汉绿地中心建成中国第一高楼,米。但现实很骨感。绿地中心遭遇限高,中途一度停工,最终仅以米封顶收尾。从“中华第一高楼“变”华中第一高楼“,丢人丢大发了。
成都的绿地中心,被称为“西南第一高楼”,同样陷入停工,修了好多年也没修好。
说实话,这些摩天大楼建得好还是建不好,我们不过是看看热闹。可住宅就不一样了。
如今在网上随便一搜,随处可见绿地业主的维权新闻:
小白菜从公开报道中简单整理了几个案例:长春绿地·澜溪府(原长春绿地海域·中央墅)曾一度停工长达7年,业主也维权了七年。好不容易等到开工了,业主们却被绿地的骚操作惊呆了。绿地长春公司单方面通知,如果想要拿到房子必须按照现有房价补差价,每套房子差价约在60-万元。业主跑到售楼处去维权,结果负责人却表示:如果按照7年前价格跟购房者签商品房买卖合同,属于国有资产流失,所以如果想要房子,就得按照现在的价格执行。西安“沣东绿地新里公馆二期”项目,自去年8月以来就一直拖欠多名建筑工人的工资,合计多万人民币。截止目前是否偿还还不得而知。据梳理,截至今年6月,江苏南通启东市的绿地新村沙项目,共发生13起、上访人数累计人、涉及金额总计7.9万元的农民工讨薪事件。但要说今年跟绿地讨债最著名的案例,当属,10月28日下午网易房产成都频道发布的那则名为绿地,请付款的文章。佛山绿地未来城,先是延期交付,阴阳合同,逼得业主跳楼。然后又被曝出房屋质量问题,天花板漏水。武汉绿地国际理想城,自交付以来就问题重重,存在重大安全事故,安保形同虚设。业主全款预交了元每平米的精装修费,结果收房时,承诺的精装变“惊装”,质量堪忧。济南绿地新里城,虚假宣传,墙面歪斜空鼓,地面裂缝,比豆腐渣还不如。而且还疑似涉嫌非法提供首付贷。济南绿地国际城竟然虚假宣传自己是学区房,最后承诺的学校没了影儿。
总之,现在全国各地针对绿地项目的维权,几乎成了常态。停工的楼盘维权,交付的楼盘也维权。
三条红线全踩
今年8月20日,住建部和央行召开了重点房企座谈会,明确提出了房地产的“三道红线”政策:
红线一: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红线二:净负债率不得大于%;红线三: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倍。这三道红线,绿地无一遗漏、全部踩中!也是唯一一个三道红线全中的国企。
然而,经过接近一年的努力后,绿地的负债率不降反涨:
截至年9月30日,绿地控股的净负债率为%,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2.4%,现金短债比为0.69,离安全地带越来越远。
绿地也开始着急了,进行了一系列降负债的操作:
10月12日,绿地香港(.HK)发布公告称,收购母公司绿地控股旗下的广州绿地公司,总代价72.6亿元。11月16日,一份绿地的商办项目推荐书显示,绿地集团有意整体出售上海和江苏两地共14个项目27个物业,挂牌价亿,交易方式多为整栋销售。面对即将到期的债务,绿地只能频繁发新债还旧债。在11月3日和11月11日,绿地集团分别通过了亿元和亿元的小公募债券,用于偿还今年年底和明年到期的八笔债券,合计.98亿元。
一个堂堂世界强房企,沦落至此,其实早就有迹可循。
年,绿地诞生于中国市场化改革浪潮中,借着东风迅速开始壮大。
年,绿地成立20周年之际,成功挤进了世界强,并且是中国首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世界强”企业,一时风光无两。
年,绿地董事长张玉良决定走多元化发展路线。而他的所谓多元化,就是搞大基建,建大高楼(“地产+基建”的双轮驱动战略)。这也让绿地有了“摩天大楼专业户”的称号。
这几年,绿地在许多城市规划有“绿地中心”类的地标性项目,这是绿地的拿地逻辑——依靠国资背景,通过为地方政府打造超高层地标项目、基建项目、大型商办项目等,换取低价住宅土地。
这条通过“基建”贴近政府的策略,让绿地在拿地方面获得了相当的优势。根据中指院数据统计,今年1-11月绿地控股以亿元收割了万平的地,平均楼面价.76元/平,远低于其它房企。像同一梯队的保利和龙湖,平均拿地楼面价分别为.32元/平和.60元/平。
但是,与带来的土地成本较低的优势相比,麻烦可能更大。
基建的回报周期太长,不仅投入大,毛利同地产销售相比更是不值一提。据绿地的财务报表显示,基建在其营收中的占比高达45%,但毛利率仅有约4%,对比其地产销售业务27%的毛利率水平,基建业务将公司的整体毛利率水平拉低到了15%左右。
这也是如今绿地深陷困境,难以翻身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有万亿债务的压力,绿地却丝毫没有放慢拿地的步伐。
年1-11月份,TOP房企拿地金额共计亿元,拿地规模同比增长13.8%。绿地的拿地金额达到亿,排名第9;拿地面积万平方米,排名第3。
结语
今天结尾,小白菜引用绿地董事长张玉良的两句话:
“绿地的理念,就是做政府想做的事,做市场需要的事。”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有时候企业被打倒是自己被自己打倒的。”
反观开头小白菜列举的一系列关于绿地的维权,这句话是不是也显得十分应景?
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