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九品芝麻官案件原型,清末四大奇
2022/10/20 来源:不详衙门里,新婚娘子秦小莲被衙役们动用大刑,用木棍使劲夹着手指和小腿。秦小莲只能大声哭泣、呼喊、求饶,却未得到堂上的县令允许。直到秦小莲同意画押,承认罪行,县令才放过她,叫人拉她下去。而秦小莲被人拖下去的地面,留下了血迹斑斑的痕迹。
这是周星驰主演电影《九品芝麻官》里的一幕,小时候看过,现在还记忆犹新。衙役们对秦小莲动用的酷刑叫“拶刑”,是官府对女犯惯用的刑罚之一。十指连心,秦小莲遭受如此痛苦,不得已被屈打成招,当时看得是咬牙切齿。
而实际上,《九品芝麻官》里的秦小莲案有原型,其取材改编于清末四大奇案之“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清末四大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始末
1、三人行,必有流言
小白菜,原名毕秀姑,因爱穿绿衣白裙得名,长得如花似玉、清纯可人。可惜嫁给了一个武大郎似的人物,她老公葛品连身材矮小,样貌平凡,常常走街串巷挑着担卖豆腐。这样的一个组合,很容易让人想起《水浒传》里的潘金莲和武大郎。不巧的是,在他们所住的余杭县里,刚好有一个符合群众想象的“西门庆”似的人物。
杨乃武,家境殷实,早年丧母,由姐姐抚养长大。他不仅长得身材高大,英武不凡,还才华横溢,好打不平。20岁中秀才,后来又中乡试举人,在余杭县也是遮拦人物。这样三个人如果被放在一起,总会有闲人传出流言蜚语。
小白菜从小比较可怜,因太平天国之乱,父亲早亡,母亲改嫁。继父不待见小白菜,为了些许彩礼,在他的安排下,小白菜11岁便许配给了葛品连当童养媳。后来16岁与葛品连完婚,因杨家屋子大有空缺,小白菜和葛品连就作了杨家的租客,从此三人便有了交集,悲剧的种子也从这一刻被埋下。
葛品连需要每天走街串巷去卖吆喝卖豆腐,所以屋子里只留小白菜一人看家。小白菜一人在家无聊,得知东家杨乃武学识渊博,还是举人老爷,就请求杨乃武教她识字。
封建社会,讲究男女授受不亲。杨乃武作为考取功名的读书人,更应该知道这个道理。但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又或许是美女的请求男人都不忍心拒绝,杨乃武答应了教小白菜读书识字的请求。
可是,大户人家的女子,聘请西席老师,教课时必须有老妈子和丫鬟陪同在一旁,确保女子清白名声,无人能说闲话。小白菜当然没这个条件,杨乃武也享受与美女独处的氛围,两人便在杨家上起课来。
一来二去,周围的人都开始怀疑两人的关系,甚至还传出了“羊(杨)吃白菜”的流言。葛品连作为当事人,更是火冒三丈。不过他不敢跟杨乃武正面对抗,只能不时回去查下岗,确认自己还没有头顶草原。
史料上,并没有记载杨乃武和小白菜有任何奸情,所以葛品连自然是啥也查到。但是流言蜚语一直这么传着,不仅葛品连糟心,杨乃武也开始慌了。作为一名前途大好的举人,在未上任之前便风评欠佳,可是会影响升迁的。于是,杨乃武找了个理由,提高租金,希望葛品连和小白菜两人自觉离开。葛品连瞌睡来了有枕头,立马带着小白菜就搬出了杨家。
2、县太爷,屈打成招
结果,搬出来没多久,葛品连就突患重病,死掉了。葛家的人因之前流言之事,就对小白词颇有微词。葛品连才三十岁就抱病而死,葛家就怀疑是小白菜谋杀亲夫,遂一纸诉状告上了衙门。
当时余杭县知县名叫刘锡彤,这个人在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发生了巨大的作用。作为一地父母官,百里侯,是他一手主导炮制了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
他不仅涂改仵作的验尸报告,还诱使药铺老板钱宝生做假证,指认杨乃武去药铺买砒霜。最后严刑逼供,屈打成招,让杨乃武和小白菜两人承认通奸害人,以砒霜毒死了葛品连。这波操作,年龄大点的朋友都能看出来,是《九品芝麻官》反派的手法。
刘锡彤为什么要害杨乃武和小白菜,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便是周星驰电影《九品芝麻官》借用的说法。刘锡彤儿子刘子和是个纨绔子弟,相当于“不会武功”的常威。他对小白菜的美色垂涎已久,之前因小白菜借住杨家不敢动手,搬出来后立马用强玷污了小白菜,葛品连也是被他毒死。杨乃武只是刘锡彤为了保住儿子,移花接木的背锅侠。
第二种,是说杨乃武和刘锡彤两人同在余杭县,两人有私怨,杨乃武曾经举报刘锡彤贪污敛财,刘锡彤故意找茬报复。
第三种,也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即刘锡彤本人是个糊涂蛋。根据当时清朝官府对刘锡彤的判决,认为他没有挟私报复、索贿受贿等情节,只是最开始听信了仵作的草率验证,错把病死当毒死,后来为了掩盖真相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这三种说法,第一种是最不可信的。因为后来刑部听慈禧命令,把葛品连的尸体运到京城进行了验尸,确认葛品连是病死而非毒死,由此才洗清了杨乃武和小白菜的冤屈。
至于第二种和第三种,我觉得两者结合是比较合理的。不然,刘锡彤没有必要下这么大的功夫,去整死一个举人,最后还导致翻车,自己年过七旬,还发配黑龙江。
因为县太爷刘锡彤的一意孤行,杨乃武和小白菜两人受尽折磨,一个被判斩立决,一个被判凌迟。
3、杨家不服,含冤上诉
古时候,死刑是国之重刑,必须一级级复审,最后上报中央审批才能行刑。可惜,如《九品芝麻官》里说的一样,官字两张口,官官相护是官场的潜规则。
案情先是上报杭州知府陈鲁,陈鲁与刘锡彤沆瀣一气,发现案件疑点后还帮刘锡彤查漏补缺;后上诉浙江按察使蒯贺荪,通过;最后到了浙江巡抚杨昌濬处,也毫无疑问通过。眼看杨乃武无力回天,杨家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姐姐杨菊贞,含泪入京上诉,鸣鼓含冤。
得亏杨乃武有个举人身份,很多朋友都有钱有势。如同科好友吴以同、汪树屏等人,还有弯弯绕绕搭上的夏同善、胡雪岩、夏缙川等人。这些人同情杨乃武的遭遇,一同发力,把案情捅到了军机大臣翁同龢手上。翁同龢把事情上秉给慈禧,慈禧亲自下命,案件重审。
4、慈禧下场,鸣冤昭雪
本来太后慈禧都下场了,大家以为案件很快就要真相大白。谁知道所有涉案官员,为了保住乌纱帽,竟然联合起来,阻挠查案。最后查来查去,查了半天,还是通奸谋命。
慈禧没有办法,只能越过浙江巡抚杨昌濬,让刑部的人把所有卷宗、罪证乃至葛品连的尸体,一起运回北京,着刑部尚书桑春荣亲审,才最终翻案成功。
慈禧下场的原因
清末四大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汶祥刺马案,除了太原奇案太过离奇,疑似杜撰以外,其它三个案件慈禧都有参与。
一方面,是因为这几个案件曲折离奇,引入入胜,在民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如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当时中国现代报纸开端,上海《申报》曾连续报道此案,引来广泛讨论,民间各界有良知的人士,对杨乃武和小白菜表示了同情,形成了极大的舆论压力。
慈禧作为真正掌控大清朝廷的人,她不可能也不能去忽视这类事件。如果处理不好,对清廷的公信力和官府的形象有极大的损坏。
另一方面,则是这几个案件背后都隐藏着政治斗争。
张汶祥刺马案,慈禧派去顶替曾国藩,裁减湘军势力的两江总督马新贻被人刺杀而亡,背后是慈禧为代表的中央官府与曾国藩为代表的湘系地方势力的斗争。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中,浙江官场牵连进来的大多数官员,包括巡抚杨昌濬,都是湘系左宗棠的人。他们仰仗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急速膨胀的湘系势力,在地方上盘根错节。
对上,他们可以对中央慈禧政府阳奉阴违;对中,对浙江系等地官员颐指气使;对下,按照官场陋习,搜刮民脂民膏,惹得怨声载道。慈禧早已对他们心生厌烦,有心警告却苦于没有把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就是送上来的接口。
所以,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曝光后,慈禧中央清廷势力、浙江系本地势力、以及民间的民心民意,三方合力,才把巡抚杨昌濬一干人整治了。
不过,就算如此,慈禧顾忌湘系势力,依旧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跟刺马案的处理方式如出一辙。当时她明明猜测刺马案是湘系派人所为,却委任曾国藩查案,只为方便曾国藩“贼喊抓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也是如此,涉案的官员们,除了刘锡彤发配黑龙江以外(出发前就已病死),其他官员大多只是革职后,没多久又在湘系的运作下被复用。
其他涉案的老百姓,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官府的仵作沈详,把病死错验为毒死,杖八十,徒三年。
葛品连母亲沈喻氏弄虚作假,虽做假证说出投毒谋害情节,但属丧子之痛,人之常情,罪减一等,杖一百,徒四年。
刘锡彤门人沈彩泉,胡乱造谣,惹是生非,身为长随连累本官(刘锡彤),同罪处罚,杖一百,流三千里。
而本案的两位主人公,虽然得以昭雪,但下场也不算太好。
杨乃武在狱中受酷刑,落下病根,功名被革除未恢复。甚至刑部认为杨乃武和小白菜两人虽未通奸害人,但是两人不知避嫌,亲密接触,有害风评,放之前每人还打了几十大板。杨乃武功名既去,姐姐为了告状,家底也耗得差不多,后半生只能养蚕卫生。
小白菜则更惨,封建社会对女性的道德要求更高,她历经此劫,只有遁入空门,出家为尼,才能得到一丝安宁。
结语
小时候看《九品芝麻官》,只是在周星驰无厘头的演技中哈哈大笑过去。如今回头再看,却有了新的领悟。最后结局,包龙星(周星驰饰)看似为秦小莲(张敏饰)翻案,使得沉冤得雪,正义得到伸张。但实际上,不过是因人成事,显得更加悲剧。
包龙星之所以能惩治常威,靠的不是铁证如山,而是电影中皇帝的任性。因为逛窑子碰见皇帝,才被委任为八府巡按,才有权力和机会去伸张正义。这是幸运,也是不幸。
包龙星作为主角才有这个待遇,其他的冤假错案可不一定。古时候讲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实际上,懂得人都懂。不过不管怎么说,慈禧最后选择替杨乃武和小白菜沉冤昭雪,依旧是一件好事。它预示着,民间舆论对官府决策起到了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