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沙成绿新疆沙漠土壤化项目实验成功
2023/2/13 来源:不详央广网乌鲁木齐10月30日消息(记者张孝成)金秋十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和田县农业科技园区里呈现一幅奇异景象。一边是连绵起伏的漫漫黄沙,一边是沙土地里连片的狼尾草和红高粱笑弯了腰,一台收割机正在地里收割牧草、打捆装车。
连绵沙漠和成片牧草反差明显(央广网记者张孝成摄)
沙漠边笑弯腰的连片红高粱(央广网记者张孝成摄)
临近农业科技园的英阿瓦提乡和谐新村的21岁村民麦丽克说,漫漫黄沙变成千亩绿地仅仅几个月时间。“开发沙漠的这群重庆人真不简单”。
原来,今年5月,一批操着重庆口音的科研人员租赁了和谐新村附近的农业科技园区亩沙地,安装输水管道、喷灌机,撒布约束材料、旋耕沙地,然后是播种、植草种庄稼。村民们难以相信:沙漠里还能种草、种庄稼?短短五个多月,这些生长茂盛的高梁、狼尾草、苜蓿,还有绿油油的萝卜、菠菜、香菜以及冬小麦,令村民诧异、震撼。
“其实,让村民震撼的场景就是一个听起来非常普通的工程‘沙漠土壤化’快速生态恢复项目”。重庆交通大学和田沙漠土壤化项目试验基地团队成员谷建义说。“年7月,我们在和田做了亩沙地试验。今年,扩大到亩,种植了草、蔬菜和庄稼等40多种农作物,结果大多数作物长势良好。特别是亩狼尾草不仅长势好而且带动一个种羊养殖基地落户和田。现在,已经收割的多吨狼尾草被种羊场收购一空。”
当年开发种植的亩狼尾草(央广网记者张孝成摄)
平整沙漠后采用滴灌技术种植的冬小麦(央广网记者张孝成摄)
和田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人多地少,风大沙尘多,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0多倍。面对恶劣环境,饱受风沙之害的和田县干部群众与风沙抗争,尝试多种方法防沙治沙,但是总体来说植草种树成活率低,收效不理想。前几年,当地政府在国家支持下,在和田、墨玉和洛浦三县交汇的沙漠地带规划出28万亩沙地,进行三通一平基础建设,进行招商引资,希望通过市场和社会“两只手”找到一条防沙治沙的新路,尽快改变“钱没少花,治理效果不理想”的现状。
“沙漠土壤化”快速生态恢复项目是由重庆交通大学易志坚教授研究团队从力学角度出发,研究沙漠生态恢复理论与技术的新成果。该项目使用具有粘性的特殊材料混合沙子让其具有土壤的力学特性,进而具备存储水分、养分、空气和滋生微生物的能力,成为植物生长的良好载体。
9年起,重庆交通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始在重庆近郊进行模拟试验。年,研究团队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展开了25亩沙漠地种植试验。年,研究团队又在乌兰布和沙漠展开了亩种植试验。在乌兰布和的试验地里,不仅长出了沙漠中鲜见的高粱、糜子、狼尾草,还有西瓜、西红柿、茄子、荞麦等瓜果和经济作物,吸引了青蛙、野兔、狐狸等小动物栖息其中。
在乌兰布和试验成功之后,研究团队又向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军。他们经过考察,决定把和田县作为新疆的试验基地。年7月,团队在当地播种亩进行小试。年,研究团队根据在和田县小试的情况,自筹资金进行亩试验示范,希望这一项目能为新疆沙漠治理提供一条新路径。
沙漠边缘种植的新小白菜(央广网记者张孝成摄)
新鲜的沙地萝卜喜获丰收(央广网记者张孝成摄)
在和田县当地的试验表明,这里的沙漠经粘性约束材料改良后,能够生长多种植物,特别适合种植牧草以及高粱、小麦等作物,而且生长旺盛。研究团队采用大型喷灌技术和微喷灌相结合的技术,种植的多种植物用水量仅有每亩到方水,用水量明显低于当地大多数农作物的节水灌溉定额。
“这里相比较乌兰布和沙漠而言,沙比较细一点,风小一些。即使刮风了,也只会有扬尘,不会对植物造成太大伤害。”重庆交通大学和田沙漠土壤化项目试验基地负责人严官成说。
和田当地有养羊的习惯,但苦于人多地少缺乏饲料,没法扩大养殖规模。沙地试种牧草等植物的成功,让和田县县委、县政府官员“眼睛一亮”。看到发展畜牧业的曙光,和田县决定把这一项目列为脱贫攻坚的种子工程,优惠提供连片的沙漠土地,优先保证用水定额。
高效节水的大型喷灌设备(央广网记者张孝成摄)
机械采收连片的牧草(央广网记者张孝成摄)
沙漠牧草养殖的杂交羊(央广网记者张孝成摄)
和田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陈立峰说:“我们计划明年把示范面积扩大到2万亩来种植牧草,后年争取扩大示范面积到10万亩,希望有志于和田经济发挥在那和生态改善的有识之士到这里治理沙漠,发展产业。”
据了解,今年,重庆交通大学沙漠土壤华项目研究团队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的试验示范面积已达到亩,同时还在四川若尔盖草原亩沙化土地上成功进行了生态恢复试验,加上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南缘的和田县试验示范,试验示范总面积已达0亩。
“全国最大的两大沙漠都在新疆,对于经过环境评估和水资源评估允许的沙漠边缘,我们可以通过沙漠土壤化方法治理沙害,恢复生态,改善当地土地利用条件,也可以为深度贫困区脱贫增收探索一条新的路径。”重庆交通大学沙漠土壤化项目带头人易志坚教授信心十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