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越级上诉,有理也得挨板子淮安府署的故
2023/1/10 来源:不详白癜风一般吃什么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40224/4342832.html
今天我们来逛逛江苏淮安的淮安府署景区。来淮安旅行,因为被央视中秋晚会淮安会场的绚烂场景所震撼,淮安是伟人故里,是敬爱的周总理的故乡。
其实,大家对淮安府署都不应该陌生,淮安府署曾审理过李毓昌案等著名案件,热播的电视剧《天下粮仓》就改编于此案。另外,关汉卿以淮安府署为题材,编写了戏剧《窦娥冤》。
淮安府署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年),一直沿用至清末,至今已有年历史。淮安府署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府署之一,为昔日江苏第一大府,占地五万余平米,署内原有房屋50余幢,余间。
淮安府署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分东、中、西三路而建,以恢弘的气势,烘托了封建礼教的威严。今天要说的是西路军捕厅,也就是军粮监捕通判衙署,是明清时期司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堂院,大堂院由四座建筑组成:仪门、大堂(法鉴堂)、待质所、熬审房。
进入军捕厅院落后第一个参观的场景就是皮场庙,是专门对贪污官吏执行“剥皮楦草”之所在。这是太祖朱元璋为惩治腐败而专门增设的重典。凡官员贪污60两白银以上者,处死后剥下整张人皮,填满草,悬于公堂官座旁,以警后任“以此为戒”。“皮场庙”匾额下楹联“我自有神头神脑,你休要鬼心鬼肠”以戏谑的口吻警示心怀鬼胎之人不要心存侥辛。
庙内一尊历经沧桑的土地神像坐落在供案上,注视着每一位进出的人。土地爷是一方土地的守护神,它一方面在阴间管理本城死去之人的鬼魂生活,另一方面又对阳间活着的人们进行监督。土地神像后的壁画是“阎罗审判图”。
西侧小门上的“反思”二字,提示这里是“反思室”。其作用相当于今天的双规场所。古时曾有“刑不上大夫”的律条。审案中,遇有功名、身份之人,如秀才、举人、官吏、豪绅等,未定罪但需看管者,不与庶民等同对待,不关押在监狱、班房内,而将他们送至此处,暂管起来,待审结后再决定去留,这里的条件优于待质所甚多。
前文介绍过了“李毓昌奇案”,“李毓昌奇案”是清代震撼国人的冤案,与《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张文祥刺马》并称清代四大奇案,电视剧《天下粮仓》改编于此案件。反思室里的蜡像,就是被关押于此的此案的涉案官员。
待质所。各地叫法不同,有班馆、卡房、自新所、候质所、待质所、下处、知过亭等。它原是三班衙役的值班室,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私禁羁押未决人犯和干连证佐的处所。住待质所比坐牢更惨,因为人犯一经判刑收监后,衙门就按标准拨给口粮,虽经盘剥,好歹还有吃的。住待质所的无口粮标准,家中送来的饭食,也常被狱吏扣留。
熬审房。“熬审”是指对未取得口供而不能定罪者。审判官员可采用任意手段和刑罚进行逼供,“熬审房”为此而设,室内展出各种刑讯手段。
中间部分简易的桌、櫈、是行刑者们值班休息之处。酒是这里的衙役们最好的饮料和麻醉剂
鸣冤鼓在此。古时有冤无处申诉之人,或遇特别紧急案情时才可敲击此鼓。告状人击鼓喊冤后,当值班头立即问明事由,回明堂官,判写准讼日期,交刑科审批后,签稿房送至门房,出差票派衙役查究。若遇案情重大,堂官需立即坐堂问供,各房吏役伺候,签稿房迅速出票派差缉拿人犯。但若事情微小,击鼓之人将受重责,为的是防止刁民随意兴讼。
院落中有两块石碑:“越诉笞五十”,“诬告加三等”这是清代审判制度的物证。《大清律·越诉》中规定:“军民人等遇有冤抑之事,应先赴州县衙门具控。如审断不公,再赴该管上司呈明。若再屈抑,方准来京呈诉。”道光时又规定:即使案情属实,越级上诉也要笞五十。
军捕厅建筑群落中最高大的建筑是法鉴堂,为知府的佐贰官之一通判署理公务、审决讼案的法堂。能在知府衙门旁再设军捕厅这样一座散厅建筑群,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淮安府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正面一对抱柱出自清代凤城知府樊公佩之手“贪一毫枉法赃唯恐子孙有报,存半点徇私念是知鬼神难欺”这副对联警示世人不要心怀鬼胎,否则会祸及子孙鬼神难饶!
大堂中间陈列的是一组取材于淮安清末小说家刘鹗的代表作《老残游记》中的一个场景,由9个蜡像人物组成,描述的是以老残的主观视角看到的一堂会审情景。刘鹗的故居就在淮安老城区里,可以去看看。我去的时候,故居正在整修,应该很快开放参观。
老爷身后右边高悬的就是“剥皮楦草”,酷刑的一种,这个下文说说。另一侧悬挂的是蒲鞭,蒲草是淮安的地方特产之一,为通判提示自己“慎刑”的器物。其中“蒲鞭示辱”典出东汉南阳太守刘宽,对民宽厚,遇犯过之人,仅以蒲草编的鞭子责罚几下以示惩戒而已。两组东西一左一右,一软一硬,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了统治者宣扬的以“德教为主,刑罚为辅”的思想。
大堂屏后“灋”(法)字,大有名堂,也是景区导游重点讲解的地方。“灋”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氵”(水),水的含义最初是功能性的,即把犯罪者置于河流之中,这在当时是无异于死刑的惩罚,“水”在这里体现的是刑具功能;其次是“廌”,传说这是个貌似牛、羊、鹿、熊的独角兽,“廌”以犀利的像刑具一样的独角,将不平者“触而去之”;再次是“去”,“去”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前者为矢,后者为弓,因此“灋”字的完整意义为:将犯罪者经“廌”裁判后,用弓矢射杀,然后丢入河流中剥夺其生命。中国古代刑具伴随着“法”字从远古直抵,一直都深深影响着整个中国法制思想和观念。
水龙局。所谓的水龙局,没有编制,它是官办民助的救火机构,其所有的救火设施都放于庙中,经费来自当地商号的捐助,救火人员大多数是自愿加入的。遇有火警,报警者敲着铜锣边跑边敲,高呼救火。这时,不管白天黑夜,无论穷人富人,都会加入到救火的行列中。
这里是“中国古代刑具展”的展馆,通过文字、实物、多媒体及模型等多种手段的运用,介绍了从原始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刑具的种类、发展与演变,恐怖指数高,提前有个精神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