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大白菜,为何滋养了一个民族的胃口和精

2025/5/4 来源:不详

偶然读到大诗人苏轼写的《雨后行菜圃》,里面有这么一句: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蹯掌。

我立马被这白崧给勾得口水直流。这味道和羊羔、小猪相似,比熊掌还好吃的,到底是啥稀罕物啊?一查,原来是大白菜!

菘性凌冬晚调,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谓之白菜,其色青白也。——《本草纲目》

从诗文中可看出,资深吃货苏东坡爱的是大白菜的清甜滋味,而李时珍则喜爱白菜有松之操,其色青白。真可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而从古到今,从士大夫到文人墨客,甚至深宫的妃子都对白菜情有独钟。要说这白菜的寓意和滋味,且听我一一道来。

从水墨白菜到白菜碑,古人借白菜对为官者的劝诫之意,流传久矣

坊间常看到菜根香的字画,从那寡淡的菜根中,咀嚼出几多人生真味。

而白菜作为老百姓常吃的草根菜肴,也被文人墨客寄予了深刻的寓意。且看这幅清代画家恽寿平绘制的《蔬果园》。

《蔬果园》.恽寿平(清代)

画中一棵水墨大白菜,浓淡干湿之间挥洒出无尽的生机。点睛之笔,却是画面左上角的题跋:不可使士大夫一日不知此味黄涪翁语

涪翁是北宋大文学家黄庭坚的号,因此这题跋的内容其实来自于黄庭坚。因画幅尺寸的缘故,恽寿平只题了上句,下句却是:不可使小民一日有此色。

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意思就很明显了,不可使士大夫一日不知此味,是对士大夫,也是上位者的告诫,提醒他们要清廉自守,勤俭内视,别忘了布衣蔬食的滋味。而下句不可使小民一日有此色,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为官者要以民生疾苦为念,不能让黎民百姓面有菜色。

在勤俭、清廉方面做的出色的,当推晚清重臣曾国藩了。他在一封家书中这样写道:

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

他还说:

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为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做出好规模,虽一旦罢官,尚不失为兴旺气象。

曾国藩,可谓深知白菜之味啊。

而借白菜对为官者进行劝诫的,除了黄庭坚和恽寿平以外,有两块年代久远的白菜碑不得不提。

明嘉靖年间(公元年),江西人徐九思到江苏句容做官,在县衙门前高高树立起一块画着白菜的石碑,希望借此提醒自己好好做官。有意思的是,公元年,江苏句容的笪继良到江西铅山当县令,也同样立下了一块白菜碑。这两块碑时隔近百年,但上面的联语却一模一样:

为人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

白菜bei

将白菜刻在石碑上,提醒为官者时时刻刻将为百姓谋福利挂在心上,真是用心良苦,而个中为官处事的道理,细思令人警醒!

从清清白白到招财进宝,白菜雕的寓意演变,和文化氛围息息相关

很多人去台北故宫博物院,都要看那镇馆三宝。哪三宝呢?就是:毛公鼎、东坡肉型石、翠玉白菜。

毛公鼎

东坡肉型石

翠玉白菜

这棵翠玉白菜可不简单,据说是光绪妃子瑾妃的嫁妆。皇妃的身份不可谓不贵重,那为什么陪嫁一棵大白菜呢?

您掌眼细瞧,不光白菜雕得水灵,菜叶上还有两只小虫子。其实白菜是为了取青白之意,寓意女孩子清清白白;那两只小虫子也很有来头,一只是螽斯,有时也叫蝈蝈,还有一只是蝗虫。读过《诗经.螽斯》就明白了,这里面带着美好的祝福呢!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诗经.螽斯》

整首诗都在歌颂螽斯(蝗虫)繁殖能力强,子孙众多。所以,这棵翠玉白菜,一方面表达对女子清清白白的肯定,一方面则带着最朴实的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

据说余光中看到这棵翠玉白菜非常激动,挥笔写下感慨:

前生是缅甸或云南的顽石,被怎样敏感的巧腕,用怎样深刻的雕刀,一刀刀雕筋剔骨,从辉石玉矿的牢里解救了出来。

这解救二字用得极妙,呼应了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对雕塑的理解,他说:每块石头中都住着一个精灵,雕刻家要做的就是去除多余的部分,将形象从石头中解放出来,赋予它生命。

到了现代,由于白菜谐音百财,寓意招财进宝,因此白菜玉雕常用来表达人们对富足生活的美好追求。而将白菜和别的意象结合,又将招财进宝的含义大大丰富了。

比如白菜和促织(蟋蟀)在一起,表示珍惜时光,努力发财致富的意思。和蜘蛛在一起,表示既要招财进宝,也要知足常乐。和蝈蝈放在一起呢,因为蝈的谐音是国,也就有了希望国富民强的美好寓意了。

从象征女子清清白白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招财进宝,白菜雕寓意的不断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和风俗的变化,细思甚是有趣!

清白处世与换白菜,齐白石和白菜之间不得不说的趣事

齐白石老先生各种题材的画中,尤以蔬果类最能触人情结。老人家将百姓家常画出了情趣,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观之品之让人回味无穷。

白石老人尤喜画白菜,一是求画者喜欢这百财的寓意,再者,老人希望通过画中的清白之意告诫子孙,要清白处世,清白传家,世世清白。

据说有一个朋友特别羡慕白石老人白菜画得好,求教作画秘诀。老人哈哈一笑道:通身无蔬笋气,但苦于欲似余,何能到?

意思是说:你没经历过耕田种菜的日子,却又想像我一样,这怎么可能呢?

白石老先生出身农家,生活贫寒,少时耕田种菜放牛,还当过木匠。那自给自足的生活经历,满园蔬菜绕门青,家家田舍识蔬香的农家风物,赋予了他的作品无尽的生机和魅力,也烙印在他的人品和记忆中。难怪他给朋友画完白菜后,题跋道:他日显扬,勿忘斯味。

坊间还流传着白石老人用白菜画换真白菜的趣事。说的是街口来了一个买白菜的小贩,拉了一车白菜,白石老人想,我的画这么好,拿去换一车白菜回来多合适啊。于是在腋下夹了一卷画就去了。谁知小贩一听,心想:这老头子是不是发烧了?别的不说,我的白菜能吃,你的能吗?老人家被奚落了一顿,灰溜溜地走了,嘴里嘀咕着:真是有辱斯文!

白石老人用画换白菜的故事有好多版本,有换成功的,也有换失败的,都表现了老人家的可爱和有趣。

而尤其可贵的是,白石老人将清白处世、坦坦荡荡的做人原则贯彻了一生。

在口述的自传中,他回顾了七七事变北平沦陷后自己的经历:

自丁丑年北平沦陷后,这三年间,我深居简出,很少与人往还,但是登我门求见的人,非常之多。敌伪的大小头子,也有不少来找我的,请我吃饭,送我东西,跟我拉交情,图接近,甚至要求我跟他们一起照相,或是叫我去参加什么盛典,我总是婉辞拒绝,不出大门一步。他们的任何圈套,都是枉费心机。我怕他们纠缠不休,懒得跟他们多说废话,干脆在大门上贴一张纸条,写了十二个大字:‘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

白石老人用一支生花妙笔,画出了无数梗白叶青的白菜,更以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践行着清白处世的人生哲学,思之令人感佩!

从百姓餐桌到国宴菜品,白菜清甜的滋味,滋养了一个民族

要说白菜的滋味啊,真是让人赞不绝口。苏东坡咱就不说了,白石老人还专门在一幅《白菜冬笋》中题跋,把曾国藩拉来开怼呢!

曾文正公云:鸭汤煮萝卜白菜,远胜满汉筵席二十四味。余谓文正公此语犹有富贵气,不若冬笋炒白菜,不借他味,满汉筵席真不如也。

白菜dong笋图

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老先生就这样过着布衣菜饭可乐终生的生活,活到了94岁高龄。

要说白菜不光味道好,还是老百姓的保命菜呢。这一点咱北方百姓最有切身感受,以前一到冬天蔬菜匮乏,只有卖冬储大白菜的大卡车一辆接一辆,家家户户谁不买好几百斤存着啊?“有了白菜心不慌,萝卜白菜保平安”,这都是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话。

老百姓常吃的辣白菜、醋溜白菜、白菜炖豆腐、酸辣白菜,道道都是清新爽口、解腻除油的好菜式。

但白菜可不光能hold住咱百姓餐桌哈,有一道经典川菜开水白菜,早已登上国宴的舞台,惊艳了国际友人的味蕾。

开水白菜

据说,有一次周恩来宴请日本贵宾时,客人见上来的菜只是一碗清水上浮着几棵白菜,认为肯定寡淡无味,迟迟不愿动筷。在总理反复劝说之下,才勉为其难地决定试试,谁知一尝之下立即目瞪口呆,狼吞虎咽之余不忘询问总理:“为何开水煮白菜竟然可以这般美味?”

还有一位法国星级主厨吃完开水白菜后感叹:这道开水白菜,好像给了我一道耳光!原来不需要鹅肝、鱼子酱、松露,只需要白菜和高汤,就可以做出一道美味无比的菜!

大厨的话说到点上了,开水白菜听似朴实无华,实则尽显上乘的制汤功夫。

开水,其实是至清的鸡汤。百科有云:

此汤要用老母鸡、老母鸭、火腿蹄肉、排骨、干贝等食材分别去杂入沸锅,加入料酒、葱蒜等调味品调制至少4小时,再将鸡胸脯肉剁烂至茸,灌以鲜汤搅成浆状,倒入锅中吸附杂质。反复吸附两三次之后,锅中原本略浊的鸡汤此刻呈开水般透彻清冽之状,香味浓醇敦厚,不油不腻,沁人心脾。

而白菜的选料也很讲究。坊间常将开水白菜中的白菜用娃娃菜代替,其实正宗的选料,要选取将熟未透的大白菜,而且只选用当中发黄的嫩心,清甜之味无匹。将嫩心微焯之后用清水漂冷,去尽菜腥后密扎小眼,再用鸡汤淋浇至烫熟。将烫好的菜心捞出垫入钵底,再轻轻倒进新鲜的鸡汤,开水白菜乃成。

密布小眼的白菜吸足了鸡汤的美味,闻起来清香扑鼻,吃起来清鲜柔美,自胜过那万般佳肴。

正是应了那句俗语:百菜不如白菜,细品甚是有趣!

结语

白菜,用它凌冬晚调的生命力,滋养了冬日里万千百姓寡淡的胃口,更以清白之姿,滋养了一代代国人的气节和精神。

宋代诗人汪信民就说过: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

嚼得白菜,做得百事。书尽于此,与诸君共勉!

——全文完——

秋天的园子:用浅淡的笔,书写冷暖人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95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