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子包狗肝配狼油你敢吃吗来扒一扒古代人都

2022/10/11 来源:不详

你知不知道我们平时吃的东西比古代的皇帝好的很多,在各种古代剧里面古代皇帝无论是用食还是穿搭物品,都是极其奢侈的。电视剧里边,在关于皇帝饮食的镜头里,好像皇帝面前都是山珍海味,让人羡慕的不行,实际上古代帝王吃饭的时候排场是有的,种类是多的,但是具体到品质上嘛!那是相当的哇塞。

在上古时期商周乃至秦汉人们的饮食,简直就是恐怖片儿,老八望之色变,贝爷闻之落泪。把贝爷扔在周朝她也只是个平平无奇的普通食客而已,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好像他很懂烹饪一样,实际上孔子一辈子也没吃过啥正经东西,春秋时代人们吃的主粮主要是:黄米小米还有豆子主粮,虽然算可以,蔬菜方面就惨不忍睹了。孔子那个年代他们吃的很多蔬菜,在唐宋的时候就已经被认为是野草了,真正能流传到现在的也就是韭菜,紫苏,苦菜,竹笋等十分有限的几样,所以有的人表面上是个圣人,背地里头实际上连口正经饭菜都没吃过。

小伙伴会问,肉呢?周朝的人也吃肉吧?

肉是吃的,不过你要是知道周朝的人怎么吃肉的,恐怕你会觉得能吃点小米,其实也挺幸福的。

在孔子的年代,中国吃饭等级最高的人是周天子,在周天子的食谱里等级最高的食物是八珍,那么何为八珍呢?

此为八珍

所谓"淳熬"指的是把肉酱用肉油腌制,煎的油汪汪的浇在米饭上,这第1道大菜"淳熬"翻译成现代词语,我们称它为盖浇饭,老贺吃过最贵的一次香菇牛肉盖浇饭也就35块钱。

八珍中的"渍",指的是把牛肉切片泡在酒里,第2天拿出来蘸着料吃。注意那年头的牛肉,可是没有任何检疫和消毒措施的,吃这种生牛肉带多少寄生虫,完全看人品,而且那年代的酒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浊酒。在土瓮里做的酒有多少杂质也是随缘,用这样的酒泡上生牛肉泡一宿,然后再没有孜然和胡椒,没有除了盐以外任何调味料的情况下生吃——牛肉刺身!

而八珍中最狠的菜要数“肝燎”。

这道菜指的是取一个狗的肝,用动物的肠子包住,放在火上烤,直到烤出一层油光光的膜,取米粥,在米粥里面加入狼胸肉熬成的油,然后用狼油粥配着烤狗肝吃。老贺本就不是一个心脏的人,但确实有些反胃。建议大家把“爷吐了”打在下方评论区。

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狼和狗都是很常见的肉食,《楚辞大招》里写过,古人祭祀的祭品就这样的话。

大概意思就是大鼎里面装满了各种肉食,调和好味道,让他们更加的芳香,黄鹂,鸽子和天鹅都被收纳。还可以品尝美味的豺狼肉羹。中国伟大的浪漫派诗人屈原同志吃东西就是这么猛。

在周代的文学作品和记录里,总是提到肉酱,各种食物好像都要蘸上肉酱,这并不是因为当时人的口味重,而是因为当时的盐质量太差。精细程度连咱们现代的工业盐都不如,因为盐难以入口,做成肉酱能起到同样的作用,而且也易于保存。在春秋时期,肉酱被称为醢hai,那个年代万物皆可醢。周代有记载的肉酱就有多种,除了日常见的牛羊猪以外狼肉酱,蚂蚁卵酱,也都榜上有名。之所以会吃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是因为那时靠谱的肉食实在是太少了。在古代,牛羊猪的组合是用来祭祀的时候,才拿出来的顶级配置,被称作“太牢”。即使是贵族家庭也不能天天吃的,由于肉食紧缺,古代的贵族都特别喜欢小动物,喜欢到顿顿都得有。在东周用来煲汤的大王八是可以当做国礼的,楚国国君送给郑灵公一个大王八,郑灵公用来做汤,做好后去王宫里拜见国君,郑灵公故意不给公子宋分王八汤,公子宋怒了,走到桌子前,用手指强行插进了王八汤里,允了一口,这种强行喝王八汤的行为也就成为了后世词语“染指”。

宁可冒着跟皇帝翻脸的代价也要喝一口王八汤,可见当时的肉食有多珍贵。除了食材很野,商周时代的厨具也很硬核。

那时候的人基本上都使用青铜器,重金属超标那是准啦。那年代的工艺水平,吃饭的时候。青铜渣子进牙缝非常正常,剔走牙缝里的青铜渣渣,吃一口带着石磨渣子的黄米饭,蘸一下蚂蚁卵酱,就上狼油烤狗肝儿,商周男儿快乐的一餐就这样完成了。

在商周以后,随着烹饪技术工具的不断改善,以及外来作物的不断传入,中国人在食物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不过这些进步依然有限,真正到了质的飞跃还得是唐代以后。

唐宋的饮食真正达到了可以称作是丰富的地步。虽然厨艺比较精湛,但怎奈食材有限,很难吃到反季的蔬菜和水果。正是因为食材匮乏,唐宋的达官显贵们才会在烹饪方法上面无限细分到变态的程度,发明了许多丧心病狂的吃法。

唐朝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爱吃鸭子。他就令人设计了一个笼子,把鸭子放进去,旁边放着水盆盛着料汁。用慢火加温鸭子,因为热而口渴不得不喝旁边的调料汁,自己给自己入味儿,我腌我自己,等鸭子热死了,也就不用再加调料了。这种做法被称为五味鸭。

到了宋朝有钱人在吃上的功夫更进一筹,北宋末年蔡京府上的一名厨娘嫁人了,丈夫问他之前你是做什么的?厨娘说我是蔡太师后厨的帮佣,负责做包子。他丈夫说那你给我做一顿呗,厨娘说做不了,因为我是太师府厨房里负责给包子馅里的葱丝上雕花的。

在厨艺上能细分到这个程度,可谓极致了。相比于吃狼油烤狗肝的周朝人,实在是好很多。不过唐宋食材的匮乏只是相对的,虽然他们享受不到现代人的绝大多数食材,但是一些现代人眼中的珍馐在那个年代遍地都是。比如宋朝人记载,宋朝市民们早晨爱吃早茶,早茶在宋代非常普遍,主要原料是茶叶,绿豆以及麝香。就是现在按克卖的,在宋朝是贫民消费,除了麝香,虾蟹在唐宋也非常普遍,是穷苦百姓能填饱肚子的重要来源,宋朝很多人吃螃蟹只吃蟹黄,蟹肉是不吃的,因为螃蟹到处都是极为便宜,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古代,年经济大萧条下的上海市民,因为买不起米,只能以大闸蟹来勉强充饥。

到了明清时代,由于人口暴增,普通百姓在饮食上,照唐宋时代相差不少,所以我们来讲一讲宫廷菜。明清的宫廷菜,主要追求的不是好吃而是排面。明清两代,除了追求节俭的朱元璋和崇祯帝,道光帝,排面稍微小一点以外,其他人的排面都相当之霸气。

举一个例子看看乾隆三十年某一天的菜谱,乾隆那一天的早饭是这样的。

炒鸡大炒肉,炖酸菜热锅一品

燕窝锅烧鸭子一品

猪肉馅儿侉包子一品

燕窝肥鸡挂炉鸭子野意热锅一品

厢子豆腐一品

羊肉片一品

杨乌又烧羊肚攒盘一品

竹节卷小馒首一品

烤祭神糕一品

银葵花盒小菜一品

银碟小菜一品

上传叫冯鼎做

鸭丝肉丝粳米面善一品

鸭子豆腐汤一品

以上这一桌菜是乾隆在早晨6:00左右吃的早饭,对于早餐来说大炒肉炖酸菜,燕窝肥鸡挂炉鸭子,显然太硬了,也不知道乾隆吃不吃得下,而行宫中的早饭对于皇帝来说已经是很节俭的一顿饭了。

清朝的定额里每天供给皇帝消耗的食材,原料大概是这样的。

盘肉22斤,汤肉5斤,猪肉10斤,羊两只,鸡5只,其中当年鸡三只,鸭三只,白菜,菠菜,芹菜,韭菜等蔬菜19斤,萝卜60个,葱6斤,玉泉酒4两,青酱三斤,醋二斤,以及米面香油,奶,酒酥油,蜂蜜,白糖,芝麻,核桃仁,黑枣等数量不等,此外还要每天专门给皇帝一人提供牛奶斤,茶叶15斤。

皇帝的饮食爱好是御膳房需要下功夫琢磨的,历代清朝皇帝都不忌讳自己的饮食爱好,如果皇帝喜欢哪道菜,你明天让皇上看不到菜,后天皇上看不到的就是你了。如果根据饮食爱好来下毒,乾隆每天早晨都要吃燕窝给燕窝里下毒,一准错不了,不过如果以为皇帝吃饭的排面只是体现在量大上,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皇帝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所动用的力量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张爱玲曾经说他的人生中有三大恨,红楼未完,海棠无香,鲥鱼多刺。

鲥鱼比鲫鱼刺还多,但是味道极其鲜美,现在我们都称它为细鳞鱼,这种鱼产自江边,出水即死。那么皇帝喜欢吃这种鱼,又不能亲自来江边,怎么办呢?清朝人想出的办法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鲥鱼。在南京被打捞上岸打捞上来以后,立刻被放入装有猪油和冰块的箱子,贴上南京军政官员的封条,马上飞起跑向北京一路每三十里设立一站,有快骑等在路上接力,沿途所有地方官在路上恭候,伺候传送的骑兵,沿途岗亭白天插旗,晚上挂灯,清理行人,以防挡道,骑兵在马上一刻不能停交接的时候有地方官送上鸡蛋,如果想吃饭的话,可以在马上吃鸡蛋,总之这些石鱼从打捞上来以后直到送入北京,要一刻不停。御膳房规定这条鱼出水以后要在44个小时以内送到皇帝的餐桌上,为了这条鱼朝廷要出动,马三千匹,动用民夫尽万人,沿途里内一切军政力量。

可能小伙伴们会问,清朝的皇帝吃饭排面这么大,怎么可能会没有我们吃的好呢?

从食材上讲,你我吃的山珍海味肯定是不如皇帝的,他们吃鱼翅熊掌比咱们吃韭菜还容易。像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用人参和鹿茸磨成粉装在随身的小荷包里,有事没事抓一把当零食吃,他这种吃法把自己吃的喷鼻血,差点儿把自己补死。但是从味道上讲,皇帝吃的东西是不可能跟现代人抗衡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吃到的不是烹饪而是工业。

古人在烹饪中最高追求不是苦辣酸甜,而是一种味道,鲜。

鲜是一种极其美味的体验,所以古人用尽各种技巧追求这种味道,比如著名的川菜——开水白菜。

开水白菜的做法就是用海鲜,鸡肉,火腿等。高档食材反复熬制制成高汤,尽量把食材中的谷氨酸提取出来,最后用这碗极其鲜美的汤来炖白菜。表面上看起来平平无奇,实际上背后里浪费了无数的功夫和资源,为的就是让很普通的食材也能吃出很鲜美的味道,因此一度被当做国宴用菜。

到了现代,这种菜确实很平民化的享受。

因为在年,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发现了谷氨酸钠洞察了鲜味的秘密,发明了味精。就此先对于现在人们来说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东西。宫廷的御厨焯上两天的高汤,也比不上现代烹饪放上三勺味精。清朝灭亡以后,很多宫廷菜谱流出了紫禁城,上世纪20年代北京就有一餐馆专门组织御厨和他们的弟子做皇家御膳,直到今天北京都有这样的餐馆,可以吃到和当年一样配方的御膳,可是大家吃过之后,大多数人认为味道是中正,平和没有特别难吃,也谈不上多好吃,就是因为被味精养叼的现代人已经适应不了农业时代的厨艺了,而且清朝皇帝吃到的御膳,其实还不如现在餐馆复原的御膳,因为至少现在人吃的御膳还是新鲜的,由于古代没有微波炉,而皇帝随时可能传膳,因此古代的御厨们,会提前几个小时甚至一天把御膳做好放在锅里炖着,等皇帝吃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是剩饭了,溥仪就吐槽过光绪以后的御膳房质量一天不如一天,因为皇帝都开始跟着太后吃小灶,厨师们认准了皇帝不会吃很多菜,都是反复上来,甚至有些变质的菜都被拿上一桌,本来味道就不咋地,还不新鲜,根本就没法吃。

小伙伴们,未来的烹饪是什么样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21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