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的一个细节告诉你,从古到今为何总

2024/10/6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医院假 https://m.39.net/disease/a_6010376.html

在电视剧《底线》中,立案庭庭长方远简直就是人间清醒一般的存在,在国法面前,他有自己的尺度,在人情面前,他有自己的温度。这样的方庭,必然是路人缘满满。

看得清楚,活得通透。在人到中年的时刻,方远已经提前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事业蒸蒸日上、前途一片光明,眼看着就要升职到副院长,谁料人生开始同他开玩笑。

在一场普通的离婚案后,一审法官方远收到了投诉。原来,孩子父亲投诉方远剥夺了自己上诉的权利。对于所有人而言,被投诉本就是让人心理极度不适的画面,更糟糕的是,孩子还在事后改口,表示将跟随奶奶一同生活。

这下案子不仅要重审,而且判决结果肯定也会改变。不经事、不见人,虽然方远久经沙场历练、惯看秋月春风,但是依然不是金刚不坏之身。在可能到来的改判面前,他始终迈不过那道坎、解不开那个结,他像复读机一样反反复复地念叨着一句话,“我想不通他为什么骗我?”孩子随口的一句谎言,让方庭长几乎沦陷。

方远有多委屈难过,我只说一处细节。在离婚案改判的同时,徐天代表律师事务所向方远抛出了橄榄枝。若在平时,方远的回复肯定是无悬念的拒绝;然而这一次,他选择了听取妻子的意见。在诱惑和利益面前,一个人开始主动征求他人的意见,往往是内心动摇的体现。

一场还没有开始的审判,不仅让方远心烦意乱,也让其他人感到无所适从。作为二审的法官,周亦安的内心备受煎熬。用剧中同事的话说,“维持原判还好,要是改判了那就是大逆不道了”。

对于法官而言,二审改判就是官方打脸,何况打的还是自己师傅的脸。不改判,就是罔顾国法;改判,就是让师父难堪,周亦安一时之间也是左右为难。

对于法官而言,二审改判似乎是最常见、最直观的可以量化的KPI。法官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判决的对错直接关系着自身的风评。

所以,在全剧第一集张院长的生日宴会上,徒孙周亦安给师爷的祝福就显得特别接地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常规祝词之后,他特别说了两句,“少二审改判、永远都不被投诉”。你看,二审改判在法官眼中简直就是避之不及的瘟神,生日祝福都不忘让二审改判退退退。

事实上,剥离了职业属性和滤镜光环之后,法官和我们一样,也是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人情冷暖。同样是在剧中,宋羽霏就为我们展现出了法官的另一面。

在辱母案二审改判前后,她的情绪极度不稳定,甚至通过度假的方式来逃避,一直到案件尘埃落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后,她才走出过往、再次面对。

改判是对原判决的否则,是对法官事实认定、适用法律等重新评价。因此,二审改判往往会被法官本人视作污点。在这种心理作祟下,一审法官有时会不自觉地成为二审改判的阻力和障碍;而法官与法院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更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

正如剧中的方远和周亦安,师傅害怕名誉受损,徒弟担心大逆不道。一桩看似清晰明了的离婚案就此成为了许多人的包袱。

幸运的是,剧中的方远虽然心有微澜却依旧坦然面对,他鼓励徒弟积极面对、正确判决;剧中的周亦安虽然顾及师傅的面子,却依然选择了相声式的解决办法——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头顶国徽、身穿法袍、手托天平,方远师徒无愧于人民的重托。但现实生活中,师徒两人都是少之又少的存在。

知错就改从来都是例外,只有一错再错才是常态。年少时看《大宋提刑官》,总是叹息痛恨于刁光斗、吴淼水的武断;如今再回首这些剧情,才发现这才是真实的官场,而白贤、宋慈式的主动认错、自我纠错恰恰只会出现在剧集中。

主审法官与审判结果往往是深度捆绑的存在。亲亲相隐、官官相护,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二审改判的难度。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情本身并不复杂,但在余杭知县刘锡彤作出“通奸谋命”的判词之后,浙江当地乃至朝廷上的湘籍官员为了照拂同乡的面子与前途,一再罔顾事实、坚持原判,最终才有了杨家大姐进京告御状、滚钉板的故事。翻案的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从古到今,为亲者隐、为尊者讳的案例却比比皆是。改判的困难和阻力从来都不在案件本身,而在案件之外。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改判翻案,方远和周亦安缺一不可。

声明:未经允许,严禁转载,一经发现,必追究侵权责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81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