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定位还不太老的老艺术家,么红亮
2023/9/23 来源:不详白癜风诚信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出专辑,对于许多歌唱家和歌手而言,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么红唱了将近三十年歌剧,仿佛才想起出专辑。前不久,除了宅家抗疫之外,么红在中央歌剧院小剧场的舞台上完成了这张早就应该推出的新专辑“DIVA”。用她自己的话说,这张唱片是对过去岁月留下遗憾的一些小小的弥补,通过这次录音的工作状态,自己一下子回到了当年的青葱岁月,“我跟自己有了一次对话,这种感觉特别美好,我觉得一个人纯真太美好啦,因为我从来不喜欢把事情复杂化。”
也因为这张专辑,笔者和么红有了这次漫长的对话,话题关涉疫情期间对生命的些许感悟,也有从艺多年对音乐艺术的顿悟,还有音乐与人生的杂感……
新专辑封面
对艺术永远是仰望的
这次录制没有选择封闭的录音室,而是在中央歌剧院的小剧场。么红认为,这个舞台本来就是演出场地,录制出来是剧场效果,那种空间感反而比录音室的效果更好,“甚至翻谱子的声音都很珍贵”。跟一场简单的音乐会不同,录制专辑的过程复杂又辛苦,除了歌唱家自己满意的程度,还有录音师对艺术对效果的评判。所以,有的唱段唱上八遍,录音师仍不满意,还得从头再来,以至于四首时长只有几分钟的咏叹调足足录制了一下午。
国内优秀录音师很多,么红这次找的是他们中比较年轻的,“他们会有一些新想法和灵感。”她认为,尽管这些年技术不断迭代,但最重要的始终是人。
很多年轻歌者,出道时间不长,作品还没攒几首,就想着出专辑。么红的首张专辑名字叫“DIVA”,翻译过来就是“著名女歌唱家(尤指歌剧女主角)”,俗话说就是“腕儿”。实际上,么红早就成名成腕儿了,但是出专辑这事儿她却一直觉得火候未到。“你知道,唱歌剧的人骨子里总有点臭毛病,老觉得我是玩儿现场的,你要想听就来剧院。”在舞台上奋战多年,举办过无数场音乐会,唱过数不过来的歌剧,只是没有一张属于她自己的专辑。
在这张专辑的曲目中唱得最多的是《我爱你中国》,她之前每场音乐会都会唱。“我唱这首歌的风格是听到同行演唱时突发灵感后形成的。”她觉得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自己在唱一首歌的时候没什么感觉,但是听别人唱的时候就会生发很多的灵感。因此,她认为,艺术家之间在一起应该有互相并进的那股子劲儿,而不是彼此相轻——这才是行业的正能量。
么红是个完美主义者,“艺术在我心目中处于最神圣的位置,所以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有多棒,就是因为这种不满意才一直没有出专辑。”她说,自己对艺术永远是仰望的,一直在玩儿命努力。就像演歌剧之前,为了让自己表现的人物更精神,她都会做一门辛苦的必修课——“减肥”。排练起来经常是不练完不吃饭。
新专辑封面
唱就唱那些烂熟的作品
古今中外声乐作品浩如烟海,女高音行当里就数不胜数,所以专辑曲目的选择是个头疼事儿。“我的恩师郭淑珍教授当年就跟我说,无论唱什么一定不能唱陌生的作品,要唱就唱你烂熟的东西。”么红如此确定了方向。
这次专辑入选的作品全是她烂熟于心的东西,即便如此,有的作品她也二三十年没唱了。为什么呢?因为它们都不是当今舞台上经常演出的作品,“我没有机会唱啊。”不过,么红表示,造成这种尴尬状况也有自己的原因,“作为歌唱家,借鉴和推广也是自己应该做的。”“遗憾的是我们演的歌剧太少了,尽管我们是传承和演唱西洋歌剧的专业团体,但是我们对西洋歌剧的借鉴、排演的作品量,相比来说少得可怜。”
新专辑此番一股脑出了黑胶和CD各一张,其中精挑细选的收录了13首歌曲,既有《弄臣》《图兰朵》《茶花女》《费加罗的婚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等歌剧中的著名咏叹调,也精选了《小白菜》《我的深情为你守候》《我爱你中国》《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中国歌曲。这些作品也是她的最爱。不过在选择中国作品的时候,么红感慨,中国现代创作出来的艺术歌曲太少了,大主题的作品偏多,气势有了,但是艺术性不够,技巧性足够,但是缺乏内心平静的东西。有人说,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太快,回不到当年那个时候。么红不认同:“别忘了,很多优秀的艺术歌曲诞生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随时一个炸弹就来了,但那个时候作曲家能够把艺术歌曲写得那么安宁,这个问题需要反思。”
么红觉得,把更多歌曲艺术化,通过自己的演唱形成一种个性化的表达,然后把这种情绪通过音乐语言传达给听众,这是职业歌唱家该做的事情。身为美声歌唱家,么红并不排斥其他门类的歌曲,健身时常听流行通俗歌,“我觉得通俗歌曲的乐感和戏剧性更强,更贴合人物。我希望多找一些与社会有关联,特别是年轻一代人喜欢的作品。”她希望把更多带有中国色彩的东西通过声乐这种方式传播出去。
“我能做的,就是完美自己”
有人对么红说,如果你不能改变现状,就只能改变你自己。个性顽强的她却对自己说,凭什么?我做不了别人做的事儿,我没必要改变我自己,“我能做的事,就是完美我自己。”么红觉得,每个人其实做事都有目的性,翻山越岭也罢,潜海也罢,你不就是想奔那儿去嘛!没必要考虑别人怎么看,没必要受别人的影响,按照你的方式走就是了!“有时候,坚持固执,不见得不好。”
“直来直去的性子,风风火火的做派。”景作人是中央歌剧院中提琴演奏家,与么红共事十余载,在他印象里,么红极其要强,也极为开朗。么红也常拿自己开玩笑:“我是唱得比说得好,说大实话总被误读,还得多唱少说。”熟识她的人,都说她是典型的东北姑娘,虽是腕儿,但很随和。排练休息时,隔着房间都能听到她与同事爽朗的谈笑声。
常言道“姜是老的辣”,艺术到了一定年龄往往渐入佳境。很多歌唱家回头看看年轻时的自己,无论是演唱技巧和情感处理都会觉得有些稚嫩。但是么红的感觉却与众不同,她说:“回过头去看,我突然发现那时候的自己很厉害,唱了那么多技术高超的作品,比如《露易丝》就是那时候我参加国际比赛唱的作品,现在找补回来发现太难啦。当时总是羡慕别人,事实是那时也许有很多人羡慕自己。”不过,人到中年她自然也有着这个年龄的人独有的感觉:“生活的阅历让你更坦然了,那些东西都表现在音乐当中,这可能是另外一种状态。”
关于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么红有自己的理解。“我是唱古典歌剧的,为什么观众有时候会觉得我们在舞台上假、不真实?其实人性本身并不都是完美的,人们有矛盾有挣扎有懦弱,这些才是真实的东西。”么红举了一个让她感动的例子,疫情期间,有个小护士本来已经回家过年了,但是听说武汉出现了疫情,骑着自行车辗转回到了武汉的岗位。“面对这种突发状况,她的这种职业精神令人敬佩。明知这些危险还要冲上去,正是这种向死而生才是感人的。”但是我们在舞台上塑造这类人物的时候,往往会把她表现得十分完美。么红认为,人没有完美的,完美不感人。“文艺工作者一定要真诚!”
要学会与自己独处
么红的好嗓子,用歌剧界术语说,叫“漂亮得无可匹敌的花腔”。她很享受这个职业带给自己的美妙感受,“我觉得唱歌剧挺好的,它解决了音乐和人之间的关系。”不过,这半年的疫情也让她有机会重新审视艺术和人生这个课题。“这段时间宅在家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你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你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你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你与自己之间的关系。”
放慢节奏静下来的么红开始反思。“这个时代每个人的日常状态仿佛只剩下忙,好像不忙就会和这个社会脱节,被淘汰。就像人们为什么玩游戏?因为有参与感,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什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