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特辑妈,快住手放着我来

2022/11/19 来源:不详

文字

受访者供稿闻晓菲杨心怡王诗涵

图片

受访者提供来自网络

责编

彭书慧丁安一

排版

付思涵

年复一年,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称颂妈妈——每个人的生命起点与一路的长情守护。

但妈妈们并非生来就懂得如何做好一个母亲。在与她们斗智斗勇、艰难成长的过程中,你是否也时常遇到与妈妈“毫无默契”的尴尬时刻,禁不住咬牙切齿,想要大声地问一句:

这真的是我亲妈么!

林老师

在寒冷的冬天穿着妈妈织的温暖的毛衣,真的是一件很温情美好的事情。可是有一个太喜欢自己织毛衣、翻棉袄的妈妈,就有点恐怖了,现在回想起来,我依旧瑟瑟发抖。

小学时候,女生之间都会互相比美。到了冬天大家比的就是,谁的毛衣最好看。女孩子们的毛衣都是漂亮的羊绒衫,软绵绵、毛茸茸的,上完体育课脱了外套后,好看的毛衣露在外面,神气又显摆。

我当然也是一个十分臭屁、爱打扮的女生。可是我妈妈对自己动手织毛衣毛裤的执着却打碎了我的美好幻想。她不喜欢给我买冬衣,因为她觉得外面的衣服线料不好,多洗几次就没有保暖功效了。

自己做就自己做呗。可是我妈出品的毛衣棉袄,颜色总是大红大绿,款式也很土。每到秋天,我妈就会着手准备起来,买好几个大红大绿的彩色毛球。她热爱着她的毛衣事业并不断努力学习,向其他妈妈学着新的花样,比如麻花织法,粗细交错地织,有时还在不经意之间加入一些自己的小巧思,确实很刻苦、很用心。可是恕我直言真的不好看,尤其是当她把麻花织歪的时候。

毛裤不够长了,妈妈还会用不一样颜色的毛线在下面补一节。她不允许我拒绝,如果我不穿就威胁不送我去学校。在妈妈面前认怂的我,到了学校就立刻把它脱了。挣扎几次后,我就感冒了,所以最后还是自觉地每天穿着。

现在回忆起来,我突然觉得妈妈竟然有那么一点点可爱。毛衣毛裤里藏着的其实都是她的爱意,她是那么努力地为我编织温暖,小时候的我却百般嫌弃。不过,我现在还是想偷偷说一句,都这么多年了,希望她能提高一下自己的技术。

(粗犷大气的“妈妈牌”爱心棉袄)

魔法棒

论有一个热爱养生的妈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西瓜太寒了你不能乱吃。”“胃经早上工作的时间是七点到九点,你不许睡懒觉,每天九点前必须给我吃早饭。”“看妈妈新种的豆芽,今天做一盆凉拌豆芽。”“吃什么香肠,用料最烂的就是香肠,吃了都是垃圾,你看看你们这一代从小吃肯德基的孩子,一个个都内分泌失调。”“早上起来先喝一杯热水,清肠。”“你吃一包泡面,排毒要花三天。”……要我列举妈妈对我的健康人生劝告,那给我三千字都不够写。我有一个热爱养生的妈妈,她在健康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高,而身为女儿的我,一路走来也被养得百“毒”不侵。

从初中开始妈妈就爱上打浆了。榨汁机、豆浆机、搅拌机,到现在的打浆机,我看着它们在妈妈的厨房里依次被淘汰更新。在打浆宝典的指导下,妈妈的饮料也从单一的橙汁、苹果奶昔,发展到五颜六色混合多重蔬菜水果饮品。妈妈每天早上都会兴高采烈地告诉我这杯东西里面有什么维生素什么营养,告诉我她放了什么水果什么蔬菜,告诉我为了调和酸甜寒热的度她花了多少心思。从小被逼着喝苦瓜汁的我,早就磨练出了喝任何中药都没感觉的本领,所以妈妈的每日一浆我都能神态自若地喝下去,不管好不好喝,都是妈妈用心浇灌的营养,然后摆出满足的微笑,说一声“好喝!”毕竟,隔壁家的妈妈还用鱼打过汁呢。

五颜六色的蔬菜最有营养,五颜六色的五谷杂粮最健康,五颜六色的米饭最应该吃。在妈妈的调理下,我吃的不是白米饭,而是混着赤豆、红糙米、亚麻籽、藜麦、小米、黑米等如果你想听我能列出来五十种的神奇食品。每过一段时间,我就能看到妈妈挑出来的新食材,对它展开滔滔不绝的安利,很多我都闻所未闻,但是只要埋头吃就好了,听妈妈的不会错。

(妈妈的彩色果汁)

妈妈喜欢自己种豆芽,买了一个豆芽机在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我一度想过,哪天冰箱没东西吃了,光是豆芽就能做出一桌子菜,炒豆芽、凉拌豆芽、水煮豆芽、豆芽炒饭,纯天然,自产自销。妈妈的洗脑本领也是一流的,不久我的外婆家、小外婆家、舅妈家,豆芽机就人手一个了。

其实,跟着妈妈养生吃饭还是很健康的,我总觉得自己吃下去的每一口食物都能让我身体倍儿棒。不过,营养师也有失撇的时候。有一道黑暗料理令我终身难忘——豆浆菜泡饭。这一切都是因为妈妈说,豆浆的营养比热水好,一碗白糊糊的液体,漂浮着几根菜叶,米饭一团团凝结在下面,那味道令我终身难忘,并且再也不想尝试了。妈妈认真地向我忏悔,我严肃地对她说,“以后不要做了,太难吃了。”

上了大学以后,妈妈不再每天对我唠叨养生知识了,我竟十分想念她的米饭和果汁,我想念的或许更是背后的那一份关切和贴心吧。时不时给我发养生推送叫我一定要看,时不时给我寄她精心挑选不打农药的健康水果。

面对一个爱养生的妈妈,厌倦和无奈是我这个皮孩子常有的心态,但是真心地讲,她真的很可爱,也真的很爱我。

庄甜甜

我妈妈是个超级迷信的人,什么事都会经常把它总结为运气不好之类。高考那天,我妈非要穿红色和紫色,一脸严肃地对我说,这寓意着“大红大紫”。我心里一阵慌张,想着她要是穿了大红色,我肯定会被同学笑死。

接着我妈一阵翻箱倒柜,没有找出一件红衣服,我渐渐放下心来。谁知后来她灵光乍现,想起来自己结婚时候的裙子还留着,于是找啊找……居然找到了!那是一件艳红色的长裙,洋溢着新娘子的喜庆和妩媚。初次见到的我惊讶极了,没想到她真的有勇气穿着它,还昂首挺胸、面带微笑地送我到校门口!!当然,我爸也没有逃开,妈妈找出来他二十年前的紫色衣服,逼他一起穿。

不过到了校门口我才发现,迷信可能是所有妈妈都会有的特质。所有妈妈们一个个都跟约好了似的,不是红红绿绿的长裙,就是百花盛放的旗袍,在校门口一字排开,凹着造型,争奇斗艳,美其名曰——“旗开得胜”。现在想来,妈妈们为了我们能够放松心态,为了带来好运这样豁了出去,真是太可爱了,其实她们的心里,比我们更加紧张。

(图片来自网络:妈妈们集体穿旗袍,在校门口为孩子加油)

杨一一

作为一个肉都长在看不见的地方的假瘦子,我对于“回家”这个词的定义就是可以滚来滚去的大床和可以胡吃海塞的美食。

不过显然我妈并不同意我的看法。

在我一脸满足地捧着吃撑了的肚子陪爸爸看电视的时候,她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客厅里电子秤的旁边。

“来,闺女,上秤称一下。”

那种农民伯伯看着自家猪仔的热切眼神,瞬间浇灭了我对下一顿大餐的希望。

“多少斤?”

“。”

妈妈的眼神瞬间变得忧愁起来。

“你怎么这么胖了。”

遥想当年我还在高三的时候,因为长期坐在椅子上不动、压力过大,体重一度直逼。我摸着自己越发粗壮的腿和腰,义正辞严地和妈妈说我要减肥的时候,妈妈和蔼地笑了笑,又帮我夹了一块大筒子骨。

“哪里胖了,你一点都不胖,高三了多吃点多吃点。”

这样的对话多了,我就被灌输了“我一点都不胖”的错误概念,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有一条牛仔裤拉不上去了。

我和妈妈理论,她拒绝承认我发胖的事实,顺便端上来一盘海参炒青菜。自从我升上高三之后,妈妈特别喜欢到处搜罗所谓“大补”的东西给我吃,什么野生甲鱼、大乌鱼了,这下连海参都没能幸免。

“……妈,我真的不爱吃这种软体动物。”

“没事你就硬着头皮吃下去,这个很有营养的,你不吃多浪费。”

我满含热泪地把那些黑乎乎的东西咽了下去,妈妈坐在桌边托着腮慈祥地看着我。

然而高考一结束,妈妈对于我的体重的态度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闺女你是不是太胖了?”

“……”

“你看看你的腿,这样夏天还怎么穿短裤和裙子啊。”

“……”

是谁的锅啊!这到底是谁的锅!啊!

于是我含泪吃起了妈妈自制的减肥餐——黑芝麻糊和各种各样的糊,好歹是把水肿发胖的问题解决了。

可是妈妈还是不满意,说什么我的专业需要女孩子好看一点,每天都要把我拖到秤上,指着我的数字语重心长。

“你的体重要维持在左右是最好的,这样好看。”

我默默地从秤上下来,拿起一包薯片就溜进了自己的房间。因为我知道,妈妈从来没有把我的减肥计划进行到底,过不了多久她就会到我门口来问:

“闺女,明天想吃什么呀?薯片还要不要买一点啊?果冻呢果冻要不要……”

听风

自从小学六年级挣脱妈妈的魔掌之后,我就再没留过超过耳根的长发,现在顶着一头麻溜儿的短发,都不用去浴室洗头,夏天把脑袋伸到宿舍水龙头下面一涮就完事儿。

我妈妈没什么爱好,就是从小喜欢给我扎小辫。小学每天早上让我早起半小时,我头发又薄又短,只能从左到右扎一排小拇指长的小辫儿,再捆上五颜六色的头绳和发卡,一路上稍微动动脖子都能感受到自己头上的米老鼠和小花仙打了起来。在妈妈的概念里她把我打扮的“漂漂亮亮”,“像个公主”,但其实背地里小男生都管我带着辫子的后脑勺叫“蜈蚣脚”。

(脑后扎满小辫,正面仿佛年少秃头的本人)

后来等上初中,我跟妈妈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好不容易夺回了“自主决定发型权”,从此坚定保护自己的头发不受亲妈诡异审美的毒害。

直到现在,哪怕看着校园里长发飘飘的小姐姐们纷纷挽起男票的手扬长而去,我也决定要把短发进行到底。汪!

桑球球

我妈对所有“自种”“自养”“自产”的食材有种特殊的迷信。哪怕我家二三十年来住的都是公寓楼,她也勇于在这点方寸之地捣鼓出个农产品实验基地来。先后几个加起来都没有10平方米的阳台被她种过蚕豆、葵花、洋葱、小白菜、卷心菜,养过鸡、鸭、鹅、肉鸽、鲫鱼、基围虾……数都数不过来。

这两年我们家搬到29楼高层,基本都是落地窗,没有阳台了,我妈想了几天又找到了新的花样,比如——种葱。

一开始她用的是两个直径十几公分的曲奇饼干筒,在小区花坛灌土,插上菜市场买的嫩葱摆在厨房窗台。但可能因为厨房油烟多不透气,窗台被挡着影响光照,又或者铁皮桶不好渗水,总之我第一次回去看到的时候两盆青葱垂头丧气,黄了一半。我笑话我妈把新闺女种得蔫儿吧唧的——从前我爸和我经常埋怨她把那窝未来的食材当闺女养,每天到了饭点开锅第一口新米得请老母鸡先吃——我妈就不乐意了。其实她是个很好强的人,看她四十好几的办公室OL非要自己种菜也能看出来一点,本质上还是更相信自己的手段,不想把食材质量的决定权交给菜市场上素不相识的大爷大妈。

被笑过一次之后我妈发奋图强,没过一周就给我发照片视频展示自己的新作:她特地开了一趟车跑去乡下老家田里挖“适合种菜”的土,找隔壁农户讨结实、带根的成熟青葱一一包好根带回来,又换了两个巨浮夸的欧式白色雕花大花盆,供佛一样供在浴室足有三五平米的大理石平台上。我看到这个四十岁的调皮少女和两盆一扫颓势、神气活现的葱一起摆pose出现在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27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