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理论下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实践
2022/12/4 来源:不详生活决定教育,而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生活,让学生能够通过教育改变生活,并主张教育要突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界限,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中开展生活化教育模式。
(一)设置区域空间,设计趣味种植活动
“生活即教育”理论的重点是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习者内心的感触,促使他们产生回归生活、主动探索的动机。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构建,促使幼儿将日常行为变成自然而然的行为,主动参与到种植过程中,并形成爱护动植物、爱护环境的习惯。现代幼儿园教师具备的基本能力是能够利用周边的本土资源和环境资源开展教学,这样才能够使幼儿园各类教学活动符合幼儿现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
幼儿教师在开展种植活动时要开发幼儿园周边的自然资源,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积累生活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场地为幼儿提供接受自然和感受自然的平台,因此幼儿园特意为孩子们设置了自然角和活动区域。自然角是幼儿园区域空间构建的重要内容。在自然角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窗口,让幼儿亲自参与种植、收获的过程,体会其中的乐趣,并获得满足感。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利用花盆、废弃的易拉罐等栽种大蒜、小葱、小白菜、菠菜等,以创造一方绿色的空间;然后,教师为幼儿安排观察、浇水、松土、除草、施肥等工作,并将其纳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照顾植物健康生长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并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这样的教育设计可以将种植活动融入幼儿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并让其在与植物的接触中发展生态意识、环保意识。
(二)设计户外活动,引导幼儿细心观察
教育必须要与生活相结合才能充满生机,而在教育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充满活力。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教师应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利用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为幼儿构建成长的空间。所以幼儿园相关种植课程的设置也要紧跟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种植课程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让幼儿提高认知能力,以及获得身心全方面发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种植活动获得良好的活动体验。
所以教师在带领幼儿开展活动时,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设计恰当的户外活动,并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进行细心的观察,考虑孩子们是否在种植活动中真正获得了进步和发展,然后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并从幼儿的角度对种植活动进行优化和调整,设计恰当的活动方案,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样的种植活动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为幼儿提供了“活”教材,让他们在体验、观察中更好地认识自然界中的植物。
(三)设计活动过程,强化幼儿劳动体验
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教师应组织幼儿参加种植过程,了解各环节需要掌握的技巧,并通过针对性指导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种植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和带领,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在开展种植活动前,就要对活动内容进行相关的部署,根据幼儿的人数以及进行种植活动的场地制订恰当的实施方案,然后在活动开始之前对幼儿进行一定的指导,确保种植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让幼儿通过种植活动掌握相关的种植技能。当幼儿在种植活动中学习到技能以及种植成功之后会收获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重视家园合作,拓宽种植活动空间
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而根据“生活即教育”理论的要求,将家庭生活纳入幼儿教育教学中来是十分必要的。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家校合作,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促使幼儿在家庭生活的氛围中展开种植活动。家长与孩子一同种植一株植物,并指导幼儿每天照料植物,辅助幼儿记录观察日记,渗透植物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将种植成果分享到班级群。
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家园同步种植,充分创设有效的种植环境。幼儿除了在幼儿园中进行相关的种植活动之外,家长还可以带领孩子们在自己家里进行种植,利用铲子和花盆以及泥土、水这些简单的工具,幼儿就可以收获一次种植体验。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对幼儿进行一对一的针对性种植指导,充分调动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以及对种植的兴趣。
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因此教师可以与家长建立互联网交流平台、互联网平台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师与家长在交流经验以及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中,不会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及时解决种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家校合作,幼儿可以巩固种植技巧,丰富种植经验,提升劳动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