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023/4/9 来源:不详

哈市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6084137.html

本报记者刘巍巍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江南古城太仓从沉睡中苏醒。记者近期在此驻足多日,发现这里的每一片土地都有文明的热浪在蒸腾,每一天生活都有文明的嫩芽在生长。文明,正在夯实这座城市的幸福之基,塑造这座城市的精神之源。

“文明是一种社会积淀、一种治理和谐,文明是一种城市风骨、一种生活品质。文明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太仓市委书记汪香元说,太仓以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抓手,以共同富裕为核心,将城乡文明一体化作为提升群众生活福祉的民生工程,探索富有特色的城乡精神文明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

滴灌式渗透,微光成炬

元旦过后的东林村,银杏“染”黄,香樟“飘”红,一条彩虹路向田野深处蜿蜒。记者缓步前行,观光小火车站跃然眼前。河塘的另一侧,集中居住区东林佳苑干净整洁,一些村民晒太阳、聊家常。

66岁的周培英一家6口住在平方米的复式安置楼里。她每月有多元失地农民社保金,家里每人每年分配获得斤大米,还有股金分红、人身意外险、重疾险等,全家一年收入近30万元。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连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的江苏省太仓市,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农民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1.86:1的城乡居民收入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达84.7岁,成为全国首个富裕型长寿之乡。太仓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正是以物质文明建设的高度一体化为基础,以水滴石穿的实干品质和坚韧意志滴灌式推进。

东林村党委书记苏齐芳介绍,村里以“大承包、小包干”模式破解农业生产体制机制难题,以“一根草、一头羊、一袋肥、一片田”四轮驱动,构建起“种植—饲料—养殖—肥料—种植”的循环农业模式,年农业产业链经营性收入超万元,村级经济收入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万元。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亦要铸魂。

在城厢镇胜泾村,流行着一条家喻户晓的村规:喜事新办、白事简办。村里的红白理事会重点对待客范围、就餐桌数、饭菜烟酒标准等进行大幅限制,严禁大操大办、歌舞表演。村民李斐说,改革后,一场红白事办下来,比以前节省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乡亲们不再“压力山大”,关系也更融洽了。

广场边、长廊下、老街上,一个收音机,一段地方戏,几把小凳子……“乡音收音机”把党的创新理论通过方言宣讲、戏曲演唱等方式传递给群众。双凤镇庆丰村党员高秀珍说,这些来自基层的乡音宣讲员,把普通话变成地方话,用身边真实故事、人物经历反映出时代新风貌,以小故事折射大主题。

让角角落落的文明、举手投足间的文明,成为城乡的内在基因和最美风景。太仓始终把城乡文明融合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更加注重滴灌式滋养和浸润,致力于在美丽庭院、公厕革命、垃圾分类等“小事”中彰显城乡良好风尚,促文明从“创牌”走向“习惯”。

来到南园娄东书房,门外花香,门内书香。踏入书房,博古架与红木色书墙映入眼帘,智能门禁、自助借还等现代化服务设备一应俱全。市民沈浩说,书房藏书涵盖文学国学、艺术鉴赏、历史社科、少儿图书等,“在花间水榭享受阅读带来的温暖,别有一番韵味。”

统计显示,太仓市每年开展惠民文化活动多场次,“欢乐百村(社区)行”年均购买多场次文艺演出;流动图书馆每年为基层服务多次,流动演出服务车年均送演50多场次;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每年举办免费讲座、培训、辅导、文博展览等多场次。

于细节处孕育城乡全域文明,太仓持续优化城乡公共服务,筑牢城乡文明基石:全民大病再保险成为国家医保新政蓝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经验在全国推广,办学标准城乡统一,率先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在市民李冰看来,建立起文明与城乡居民柴米油盐的“强链接”,有利于在润物细无声中“种植”文明。

众筹式创建,聚沙成塔

文明,不是曲高和寡的奢侈品,而是“沾泥带土”的“烟火气”。每一位城乡新老太仓人,都是这座城市文明的“首席责任官”。

行走太仓,常会经历“不期而遇”:自行车倒了,有人主动扶起;背包带松了,有人善意提醒;老者横穿马路,有人主动搀扶;行人掉了东西,有人拾起后送还。

走进雅鹿村村部,一堵高2.2米、长23.5米的墙上,意气风发的乡风文明岗志愿者雕塑栩栩如生,展现了新时代农村居民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志愿者顾爱东告诉记者,“在家门口设立文明岗,平时带着周围的退休人员做志愿者,到残疾人、困难老人家里帮忙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他们开心了,我们也很充实。”目前,太仓乡风文明岗已实现行政村、农村社区全覆盖,参与农民超过10万人。

一座文明的城市不会在精神荒芜的土地上崛起。太仓市以实体架构为基础,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互联网+志愿服务”模式,推动“太仓志愿者”网站与“文化太仓”云平台资源共享,实现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交互融合。年以来,太仓市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5.9万场,志愿服务时长总计万小时。

璜泾镇孙桥村是典型的江南传统村落,水网纵横密布。过去,这里杂草丛生,坟地散落,宅前屋后乱搭乱放现象严重,人居环境脏乱不堪。

从薄弱点突破,孙桥村动员村民参与大讨论,通过民主决策、民主协商,制定全村水域河网打通规划,并依地势植树种花,修建木栈桥、健身步道,安装体育锻炼器材……孙桥村党委书记赵琼宇说,村民是文明的主体,村民与村情村务牵手连心,乡土文明之花才能越开越娇艳。

每周三早上8点半,老党员周志刚和朱为民都会准时来到娄东街道丽景社区居委会,开始一天的“坐班”。周志刚告诉记者,作为社区党群议事会成员,他们日常要接待居民投诉、咨询,帮助调解邻里间矛盾等。

近年来,太仓市将城乡文明与社会治理有机融合,搭建党群议事会、协商议事会、“慧·家”家事服务等社会组织服务平台,通过推进“法律明白人”覆盖城乡,“泥腿子”监工进村入户,将村、社区的优秀基层干部、经济文化能人、退休干部职工及道德模范等纳入治理体系,激发乡贤群体社会作用,助推城乡精神文明生根发芽。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空间的开拓、认知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太仓文明建设的重心转向厚植民间文明肌理,让发乎于心的群众文明成为城市的鲜明个性,在全民参与中促文明生根发芽。

制度、载体和举措是解锁城乡文明融合发展的“密码”。太仓市将城乡文明融合发展标准转化为工作标准,明确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一体化实施细则;常态化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在村居显著位置设立善行义举榜,以身边榜样引领群众向上向善。打造“乡风文明主题公园”“贤德文化园”“拾德文化园”等物理空间,提升城乡居民人文素质;构建志愿服务“资源库”,夯实供需对接基础……有为政府携手有效市场,一系列务实举措促文明在城乡生根发芽。

包容式共享,点石成金

文明是奉献,也是拥有;是责任,也是享受;是气质,也是尊严。

夜幕降临,在太仓市最大的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浮桥镇牌楼社区,农家书屋内灯火通明,村民们安静阅读。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社区24小时书屋,阅读拉近了村民与外部世界的时空距离。牌楼社区党委书记单丽婷说,“书屋藏书近4万册,是附近小有名气的‘打卡点’。书香味儿浓了,精气神儿足了。”

近年来,太仓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动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结构性变革,加快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制定《关于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设置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建成文化广场多个、露天舞台50余座、文化书场21座、24小时图书馆11座,“农家书屋”覆盖率达%。太仓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千里说,这些“触手可及”的公共文化设施,满足了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犹如一座座文明灯塔,照亮了太仓人的精神世界。

在城乡全域文明中倾听民生、融入民生、提升民生,让每一个太仓人都能分享文明的成果,这是太仓文明的魅力和动力。

走进沙溪镇中荷村何泾巷,洋房、绿树、球场……一派淳朴的乡村景象。考虑到农村居民的种菜习惯,村里将原宅基地重新整治和规划,打造公共菜园。86岁的曹瑞珍认领了其中一块,种上了小白菜。她说,自己在中荷村生活了一辈子,这些年环境变化太大了。“村庄建在花园中,花园搭在村庄里,不少城里人都羡慕我们的美丽田园。”

城厢镇永丰村的“独溇小海”生态产业园内种植着余亩生态水杉。入冬以来,水杉从郁绿变得橙黄,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片童话森林。

促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得益彰。太仓市近年高质量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累计建成苏州市级特色康居乡村个、特色康居示范区6个,创成苏州市级特色田园乡村6个,百步见景、千步见园、满城皆绿的康居美景随处可见。

与太仓百姓接触,记者一个深切的感受是,这里极少有吵架、红脸的事情发生,人们在快速复杂的发展环境中依然保持了一颗宁静、平常、淡然之心。这种宁静之心,一方面是文化修养折射出的影子,另一方面也是这里优雅惬意的环境培育出的种子。常见到这里的人们读书、钓鱼、听评弹、看电影。市民邹城说,“当然也有激烈的拼搏和火热的竞争,即便如此,人们还是会在忙碌中寻找片刻的宁静和放松。”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城厢镇东林村的“乡贤议事厅”热闹非凡。“乡村旧俗怎么破?垃圾分类‘叫好不叫座’怎么办?……”多位村民告诉记者,村两委班子轮流以志愿者身份担任“民生观察员”,与群众拉家常、话心事,很多家长里短的“烦心事”迎刃而解。

文明建设的过程,也是百姓提高生活质量、转变生活方式、增强自我涵养和实现自我价值能力的过程。在太仓高新区某企业务工的安徽籍青年陈强,报考了网络远程教育本科班,现在他的生活充实而快乐。他说,“在这样的城市工作生活,好像每个细胞都呼吸着新鲜空气,活得越来越有尊严。”

“文明,正在书写太仓发展的历史,是深化城市底蕴的重要支撑;文明,正在锻造太仓跨越的生产力,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长效源泉。”汪香元说,太仓干部群众携手奋进,矢志建成多种文明形态高度协调的现代化文明典范城市。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43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