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狄仁杰邗沟覆船案的清代淮安奇案原

2023/7/30 来源:不详

《神探狄仁杰》这部电视剧很有意思,他虽架空历史,却又有很多灵感来源于真实事件,比如邗沟覆船一案,开篇便是山阳县令鲁吉英发现水部郎中李翰自缢于官邸,由此引出一桩惊天大案。

《》

其实,这个设定应该是有原型,其灵感很可能来自晚清四大奇案之一——淮安奇案,毕竟地点都是山阳,人物也都姓李,本质都是官僚主义、贪腐问题,如果纯属巧合,只能说明这是历史规律。

清代离我们并不算遥远,故而留下逸闻颇多,尤其事关官场,坊间常有“四大奇案”之说,具体而言又有两种说法:一是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汶祥刺马案;二是淮安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名伶杨月楼案、张文祥刺马案。

如果仔细分析,大家不难发现,所谓“奇案”多出现于晚清,究其根源,乃是中央权威衰落,只有司法权尚余勇可贾。两方矛盾之下,常借案件判决反复打击对手,比如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背后牵扯中央与湘军的矛盾,案情本身最多算是“疑罪从无”,实际虽判决杨乃武无罪,可举人功名还是丢了嘛!政治地位未能恢复,可见大家还是心有疑虑。

问题出在“淮安奇案”之中。这个案子十分特殊,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它并非发生于晚清,而是出现在嘉庆朝。嘉庆朝是个什么样子呢?大概算是王朝中期,国家看起来还可以:虽有川陕白莲教大起义,西南地区也不稳当,但砸下两亿两白银之后,似乎又是四海升平,某些专家竟还有“乾嘉之治”的说法。

淮安奇案

其次,其他几个案子虽然牵涉官员,却皆因“官民”或纯粹民间冲突而起,唯有“淮安奇案”,直接表现为官场白热化倾轧,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为何清代官员矛盾如此深厚?下面进入正题:

清嘉庆十三年(年),黄河再次出现水患(当时黄河、淮河并道入海),淮安一带受灾严重,嘉庆皇帝闻讯,下令拨发二十万两白银赈灾,按照规定,山阳县(熟悉《神探狄仁杰》的朋友应该不会陌生)分到了白银九万余两。

赈灾款项下来,两江总督工作辛苦,总要拿一部分;各级官吏都得加班,也要补发奖金。至于专款专用,发给官吏也算发给灾区了嘛!所以,二十万两白银打个水漂就一干二净了。

灾民怎么办呢?也得管啊,于是,两江总督再次上奏,请求追加拨款。嘉庆皇帝虽然大为恼火,但离了官僚啥也干不成,只好一面补发白银三十万两,一面下旨严查官场腐败分子。

钦差大臣

两江总督接到最高指示,倒也不急,谁查还不都是官僚集团自己人嘛!于是先后派下九拨人马,一番吃拿卡要,都回报说天下太平,平安无事。

嘉庆皇帝不是傻子,对此十分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只能不断驳回,要求复查。这令两江官员十分不满:老这样还有完没完,上下打点也是要成本的!看来皇帝老儿是一定要折腾大家!

可案子还得查,选来选去,总督大人推出了本案主角——李毓昌,当时他还是个候补官员,按说尚未沾染官场恶习,总督觉得如果他也查不出来,皇帝那边也好交代。

谁知李毓昌李专员办事认真,到山阳后深入群众,拿到不少证据,这可把山阳县令王伸汉急得不行,赶快送上银弹,可惜全不奏效。情急之下,只好铤而走险,买通李毓昌的仆人,将他下毒后又勒死,并以自缢之名上报官府。

疑点重重的自缢

两江总督派人复核,尽管当时破绽明显,据说李毓昌的胸前还有血迹,但“银弹攻势”下,两江仍以自缢上报,并将李毓昌的棺椁运回老家,这就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李毓昌的妻子林氏在整理丈夫遗物时发现,丈夫手稿中留有山阳县官员集体贪污证据,而且衣物隐隐有些血迹,便请李毓昌叔父李泰清出面,上报其座师——安徽巡抚初彭龄,在初彭龄的斡旋下,嘉庆皇帝勃然大怒,下令彻查此案。

山东巡抚吉纶马上开棺验尸,经过检验,发现“惟胸前骨如故,其余尽黑。盖受毒未至死,乃缢死也。”

嘉庆皇帝随即掷下严旨,成立由怡亲王、军机大臣永璇为首的专案组督办此事,经过一番调查,案情终于水落石出,嘉庆皇帝亲自批示:山阳县令王伸汉斩立决,同谋隐瞒案情的淮安知府王彀绞立决,出卖李毓昌的三个仆人凌迟处死,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日章被革职流放,其他涉案的官吏和9名查赈大员都被开革问罪,李毓昌案终得昭雪。

案情大白

无独有偶,就在清嘉庆朝,不久之后又爆出海宁案,事情经过如出一辙,同样是因不肯同流合污而遭暗害,这令嘉庆皇帝十分沮丧,大呼“成何事体”。

这两起案件已充分说明,清代官僚系统大概烂到根子里了,皇帝也扭转不过来。虽然社会看似太平依旧,可实为龚自珍所谓“衰世”(详情参见人类与墙的千年互动),急需九州风雷荡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57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