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帝治理大洪水的需要给虞舜提供了上位机会
2023/6/19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尧帝经弟弟挚内禅成为联盟的大帮主后励精图治:
第一是自内及外,从团结和睦亲族做起,到协和万国。
第二是进一步完善历法。
第三是加强中央的“民主议事制度”的建设(尧帝是典籍记载中的第一个受禅让的人,一生功绩卓著)。
第四是任用鲧治理洪水。
此时黄河发大水,危及中原,亟需治理。而尧帝已经80岁了,感到精力不足,有必要选取接班人开展治水工作。
但是尧帝从来没有考虑过让自己儿女继位。据称尧帝有十个儿子(《吕氏春秋》尧有子十人),和两个女儿娥皇、女英。长子监明早死,还剩下九个。又说尧帝之妻是散宜氏女皇——散宜氏后来出了个名人叫散宜生,曾辅佐武王伐纣——女皇所生丹朱为长子。如果长子监明和长子丹朱两说都对的话,那么丹朱和监明可能是一人,但是丹朱并没有早死。或许尧帝至少十一个儿子,监明早死,在世十人,丹朱为长子,其余九人为庶子。按照后世传统,丹朱最有可能成为太子人选日后继承盟主之位,但是尧帝认为丹朱顽劣又喜欢争辩,对其不感冒,甚至联盟首领的职位都不曾考虑过他,其余九名庶子也因不肖不在考虑之内。
尧帝召开联席会议进行“民主推荐”商讨继承人以及治水全权代表。
尧帝问:“谁能继承我的事业?”
放齐推荐了准太子丹朱。
但是尧帝没有赞同,继续追问继承人。
欢兜推荐了共工。
尧帝说:“共工花言巧语,阴奉阳违,貌似恭敬却暗藏祸心,不可。”
尧帝见没有结果,转而问道:“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漫山遍野,百姓为之忧虑,谁能去治理?”
四岳推举了鲧。
尧帝说此人毁败同族,肯定责任心不强,不可用。
但是四岳都说鲧是最佳人选,除此之外没有比得上鲧的,希望尧帝认真考虑(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最终,鲧在大家的推荐下出任治理水患的总管。
在那个虽然存在联盟但实际上诸侯氏国各自为政且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治理像黄河决口这样级别的洪水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因为:一者,没有先进的水利技术和设备;二者,没有强有力的政权,能征集的劳工非常有限;三者,没有黄河其他地方氏国的配合,仅仅治理某一块区域是治标不治本,即使堵住了现存的漏洞,下一个漏洞又会立刻出现。
《山海经》称,鲧为了治水而偷天帝能自动生长的土壤——息壤,而《世本》等有“鲧作城”的记载。其实鲧的时代早就存在城池了,两相结合起来看,可能鲧的做法是从别处运土来堵水,或者加固各个城池的城墙用以防水。
《淮南子》称其建筑高大的城池,诸侯们因此背叛,甚至使得方外氏国诡诈四起(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可能鲧是利用治水总管的职务便利,让各部落氏国征集到的劳工优先加高自家城池城墙的高度宽度,在洪水之际只顾自保,没有为联盟出力,导致诸侯不满;也可能因洪水肆虐加剧了资源的匮乏,诸侯为了争夺有限资源而纷争不止,天下进入乱世,而鲧加高了城墙、挖宽了壕沟,形成更好的屏障作用,使得各地诸侯都希望筑城自卫,导致联盟离心离德。这可能就是“鲧作城”及“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的本义。
结果鲧干了九年一无所获。
第五是求访贤能,提举虞舜为接班人。
尧帝不打算传子,而鲧又毫无建树,便一直苦苦寻找接班人。据说尧帝寻找贤者,听说有个隐士叫许由,曾打算把天下传给他。
《庄子》称,尧帝亲自拜访许由对他说:“先生,日月高悬,火把微不足道;大雨磅礴,何须人工浇灌?贤圣如您,我还尸位素餐干嘛?这天子你来当吧。”
许由说:“您治理的很好啊。我当天子难道是为了名声吗?名声不重要,我也不需要。森林广袤,鸟栖一枝足矣;河水宽阔,鼹鼠喝饱即止。我不可越俎代庖。”
另外还称“许由逃之”,但是逃哪去了没说。
而《韩非子》称许由吓跑了,跑到一家人家那,那家人收留了他,但是那家主人怕他晚上把自家的皮帽子偷走,就将其藏起来。韩非子说许由连天下都不要还在意你那破帽子?讽刺某些人太狭隘了。
到了《吕氏春秋》中,又称许由跑去“颍水之阳,箕山之下”隐居去了。
许由推辞尧帝的故事当是流传甚广,但是司马迁认为这事儿不确定,没有给他立传,只在《伯夷列传》以不确定的口吻提及“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
《琴操》记载许由曾“临水洗耳”,《帝王世纪》的作者皇普谧另一篇大作《高士传》又将故事续下去。
尧帝不死心,又想请他出山做九州长,相当于宰相。
许由认为尧帝的话脏了耳朵,大呼“啊,不可以啊”,然后跑到颍水边洗耳朵去了,尧帝只好放弃。
正好他朋友巢父牵着牛正在下游饮牛,知道后怒了,骂道:“你特么就是假清高!你要真是隐士,就老老实实呆山中别出来。你现在追求名声,搞得天子都知道你了,你还妆模作样?演,你继续演!”
于是巢父把牛牵到上游去了,他怕许由洗耳朵的水脏了牛嘴巴。《琴操》则称这个牛郎是樊坚。
《后汉书》又有“巢父洗耳”的说法,也有人认为巢父和许由实为一人。
后来,许由、巢父成为隐士的代名词,箕山颍水、箕颍之志指代淡泊名利、隐士情怀。
还有说许由是尧帝甚至舜帝的老师(《庄子》尧之师曰许由;《吕氏春秋》帝舜师许由;舜染于许由;《帝王世纪》尧……乃以尹寿、许由为师)。或许许由是当时一个不争当盟主,不与人为敌,埋头做业务,发展比较好的部落首领,后来庄子将这种与世无争的心态发扬光大,慢慢发展成隐士。
一称后世许国就可能得自于许由,也有称许国是太岳后裔(《左传》夫许,太岳之胤),因此有人认为许由就是伯夷(伯夷简介见上面链接),也有人认为许由、伯夷没有关系,许姓许国跟许由关系也不大。
这时尧帝在位已经70年也90岁了,深感形势紧急,迫不及待。
他召开会议向钟意的四岳抛出橄榄枝:“四岳,朕在位七十年了,你能继承我的事业吗?”
四岳说:“我才能浅陋,不足以担此重任。”
既然四岳不肯,尧帝说:“不论亲疏,不管贵贱,包括隐居的贤人,你们要大力推荐。”
众人及四岳推荐重华,重华就是日后的舜帝。
《史记》称舜是“冀州之人”,颛顼儿子穷蝉的六世孙,不过当时已经从帝王后裔沦落为普通居民(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据说舜的母亲握登在姚地生下他,所以姓姚(《帝王世纪》握登生舜于姚墟,故姓姚氏);舜因父亲姓妫(《史记》“集解”瞽叟姓妫),或者曾生长居住在妫水或者在妫水娶妻定居甚至可能因为舜帝后代以妫为姓(舜饬下二女于妫汭;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又称其姓妫。很可能古代姚、妫不分。
据说舜小时候是一个苦命的孩子,苦的不行不行的,是一个典型的“小白菜”故事,若是一个慈爱的女士了解了他的身世,一定会泪流满面。
舜的母亲早死,父亲又续弦。父亲对年轻的小媳妇言听计从,但是估计舜的这个后娘嫉妒心强,比较狠毒,自然对舜非常苛刻,而父亲却站在了媳妇那边。不久继母生了个弟弟象,父亲对象也极其溺爱,继母更是变本加厉。新的一家三口其乐融融,舜就更显得有些多余了,虞舜稍微犯些小错都会被拉出去狂揍一顿(及有小过则受罪)。父亲和继母都暴虐,弟弟象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自然也很骄横,处处为难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真是“小白菜呀,地里黄呀,没了娘啊……”
而且,最悲苦的是,父亲、继母和弟弟三人都想杀了虞舜。或许因此虞舜的父亲被后世称作“瞽叟”,就是有眼无珠的意思,或者瞽叟真的是瞎子,而被称作“瞎老头”,或许仅仅是一个有点特殊的名字而已。
但是虞舜不因此而怨恨,反而依然极尽孝道(舜顺適不失子道),父母想杀他时他就跑,这不是因为怕死而是不愿父母背上“弑子”的臭名,而父母有需要的时候他总能及时出现在身边(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20岁的时候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孝子(舜年二十以孝闻)。
尧帝说,这人我倒是听说过,我就试试吧,便把30岁的舜列为考察对象。
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一起嫁给舜,看他如何治理家庭;让九个儿子与他共同工作,看他如何为人处世。
一说尧帝二女嫁到舜所在的妫汭(见上),又说“舜嫔于虞”也即舜在虞娶妻,还称尧帝将其“封于虞”(《帝王世纪》),总之舜与虞有极大的关系,所以舜又为有虞氏,也称虞舜。
虞舜与尧帝的儿女都能和谐相处,娥皇、女英从不以自己高贵的身份傲慢骄矜,尧帝的九个儿子在虞舜的影响下日益敦厚(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
尧帝赏赐虞舜华丽的衣服和琴,还为虞舜建筑仓库,送给他很多牛羊。
而瞽叟却依然想杀掉虞舜,真是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
有一天瞽叟让虞舜爬到仓库上修缮库顶,而瞽叟却偷偷把梯子撤走放起来火,我怀疑日后刘琦为了让诸葛亮告诉自己保身的计谋把他骗上高阁,以及“三十六计”的“上屋抽梯”就是据此而来。
所幸虞舜设法逃了出来没被烧死。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弟弟象又出了一个点子,与父亲瞽叟合谋。
瞽叟让虞舜打井,然后趁井已经很深的时候,和象一起填土,活埋了虞舜。
瞽叟和象很高兴,象说“这都是我的主意”,就与父母瓜分赃物:象霸占哥哥舜的两个漂亮媳妇娥皇、女英,牛羊和仓库归父母。
象还住到了虞舜的房间中。然而正当他在虞舜家里要非礼嫂嫂的时候,虞舜回来了。
原来虞舜早就看透了父亲和弟弟的心机,已经悄悄偷偷挖了一个暗道,从暗道逃了出去,根本没死。
兄弟俩见面,这一幕相当尴尬。
象很惊愕,支支吾吾的说:“我正思念哥哥呢。”
虞舜说:“是啊,希望你说的是真的。”
即便父亲、弟弟如此对待自己,虞舜依然以德报怨,不计前嫌,反而更加爱父亲和弟弟了(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真想不通虞舜是不是受虐型人格,或者舜真的是一个十分孝顺伟大的人,为了不让父亲难过,不迁怒于弟弟。后世编“二十四孝”将其列为首人,称是“孝感动天”!
尧帝见舜这么孝顺,必定是有德之人,便又让他宣传联盟价值观(慎和五典),到各个部门挂职锻炼(遍入百官),并且让其处理联盟事务(宾于四门),虞舜又能任胜工作(五典能从;百官时序;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
而且因为舜孝顺,对人好,又特别聪明能干,人们都敬重虞舜,都希望和他做邻居,结果虞舜居住的地方,一年就发展成了村落,两年成了邑,三年就如城市一般。
因此三年后,尧帝在祭祀台举办隆重的典礼(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正式将舜吸收到班子成员进入决策层,开始摄政,此时的舜相当于后世的太子,就是等着即位的那种。